■法治时报全媒体记者 陈敏 郭彦
白石崔嵬度远村,丹梯翠巇蹑天门。白石岭因峰顶巨石而得名,汇聚山、谷、石、湖、林等景观,被称为“海南丹霞山”,更享有“海南天然地质博物馆”之美誉,也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背景,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赏景游玩。
为给游客营造一个安全、和谐、有序的旅游环境,近年来,琼海市公安局治安管理大队将警务工作深度融入景区旅游服务链条,以打造“平安景区”为目标,不断探索景区管理新思路,以暖心的警务服务、健全的预警联防机制,打造出“旅游警务”的亮丽名片,全力为八方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环境,护航景区营商环境持续向好。
警务前移
当好“旅游保镖”
10月3日9时10分许,国庆中秋假期第三天,海南白石岭旅游区吸引了众多游客,他们体验雨林穿越、攀岩,嗨玩其间,惊叹连连。
“请携带好随身物品,不要拥挤。”“请不要攀爬护栏,注意安全。”琼海市公安局治安管理大队民警、辅警和往日一样在景区维护秩序。
巡逻中,民警、辅警还仔细观察周围环境,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角落,为游客们提供准确的信息和贴心的建议。
“在节假日,我们根据景区各点位的实际情况,持续做好驻点执勤、巡逻防控、调解纠纷、服务群众等工作。”民警陈亦贤告诉记者,此外,他们在白石岭游客中心旁设置了警务室,发挥警务前移效能,落实各项安保措施,做到“巡逻有序、执勤有力、服务有心”,确保景区运行安全规范、平稳有序。
15时20分许,一名来自澄迈的游客不慎丢失身份证,赶紧到景区警务室求助。
值班民警一边安抚游客情绪,一边询问具体情况。根据游客描述的游览轨迹,民警推断其身份证可能遗落在观景台,于是立即带着游客折返,很快找到了遗失的身份证。
“帮游客找丢失的手机、找证件……这样的情况在白石岭景区时常发生。为了不耽误游客行程,我们以最快的速度出警。”陈亦贤说,为了更好地服务游客,该大队在游客中心旁设立警务室,实行轮班值守制度。
主动创稳定
筑牢安全“防火墙”
“一定要帮游客系好安全带,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确保绝对安全!”在景区飞拉达项目接待处,民警对景区内游乐设施进行安全检查。
琼海市公安局治安管理大队坚持“主动创安、主动创稳”工作思路,联合景区管理、消防救援定期开展应急演练,组织警力对景区内的餐饮场所、游乐设施、消防设施等进行拉网式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督促整改安全隐患,严防火灾、设施故障等安全事故发生。同时,加大对景区及周边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严密社会面治安防控,将风险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景区治安大局持续平稳。
“我们坚持涉旅纠纷‘小事快处’、涉旅案件‘小案快办’,组织警力深入景区执勤,做到‘警力跟着服务走,服务跟着游客走’。”琼海市公安局治安管理大队副大队长李文成介绍。
在白石岭景区,民警、辅警用坚守和奉献诠释着警察的使命与担当,成为白石岭上的一道别样风景线。
来自江苏的游客吴先生告诉记者,来白石岭游玩很开心,这里风景优美、空气清新,景区内还有警察巡逻让他觉得安心,下次放假他还要来玩。
科技赋能
打造智慧“防护网”
平安旅游环境的营造,离不开景区的积极参与。
走进白石岭景区指挥中心,电子大屏实时更新着景区人流、消防监测、应急服务等多项数据——这里不仅是白石岭景区的“智慧大脑”,更是其安全运营的中枢。
“高峰时段人流量巨大,我们必须借助科技提前预判、科学引导。”海南白石岭旅游区有关负责人黄英魁介绍,在提升游客体验方面,景区部署多项便民系统,让出行更省心。通过人流量大数据平台,指挥中心可实时监测并预测景点拥挤情况,利用电子屏、智慧广播等设施发布提示,有效疏导游客,保障游览秩序。
在白石岭景区,科技的力量正不断推动着平安建设的发展。
不久前,景区突降暴雨,一位儿童游客与家人走散。景区工作人员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利用“步行查找+景区视频监控回放”查找行动轨迹,在山上一处的避雨亭里找到孩子。
据介绍,白石岭景区指挥中心构建了“人防+技防”的立体化安全防护体系,依托监控与无人机实时画面,及时调度处置游客翻越围栏、违规穿行等安全风险行为;建立“就近报警-执勤点响应”机制,游客可通过景区内3处一键报警柱向景区工作人员求助,对应警力3分钟内抵达。
自指挥中心运行以来,白石岭景区游客投诉量持续下降,管理效率提升,实现了安全与效能“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