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时报全媒体记者 王巍
近日,海口市龙华区司法局海垦司法所调解员在开展回访工作时,某小区居民握着赵迎春等几名调解员的手,满怀感激地说:“多亏你们来帮忙调解,我们这加装电梯的事总算解决了!”这是海垦司法所深耕邻里纠纷调解,用“以和为贵”理念守护社区和谐的生动缩影。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为高效化解邻里矛盾纠纷,维护社区和谐稳定,海口市龙华区司法局海垦司法所通过组建“五老”调解队,积极开展情理法融合调解、常态化普法、制度化排查等工作,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加装电梯引发邻里纠纷
调解员巧妙化解
电梯加装纠纷是老旧小区的“老大难”问题。近期,海垦街道某小区业主就加装电梯事宜产生分歧。低楼层业主担心装电梯会影响采光、产生噪声,而高楼层业主则迫切希望解决出行难题,双方多次协商无果,邻里关系降到冰点。海垦司法所接到求助后,立即指派经验丰富的调解员前往现场逐户走访,倾听双方诉求。
原来,该小区为某国企职工宿舍,楼高8层。随着居民年龄增长,高楼层业主加装电梯的需求日益迫切。“家里老人一生病就下不来楼,每次还得我们兄妹把老人背下来,我们年纪也越来越大,有电梯会方便很多。”居民陈先生告诉记者。低楼层业主则表示:“加装电梯是为了大家的便利,我们也不反对,但不能损害我们的权益……”
安抚好双方情绪后,调解员从情理法三方面,跟双方代表进行了深入沟通。“大家这么多年邻居了,很多时候都互帮互助。这个装电梯的事,大家都换位思考、各退一步,行不行?”退休前曾任居委会主任的赵迎春与几名调解员一边耐心沟通,一边结合周边小区的成功案例,提出了初步方案。经过数轮协商,双方最终达成一致,低楼层业主同意加装方案,高楼层业主自愿给予适当补偿。
如今,电梯顺利施工,曾经剑拔弩张的邻里又恢复了往日的和睦。“电梯工程已经正式开工了,以后家里老人上下楼再也不用愁了!”看着小区里正在加装电梯,海垦街道某老旧小区居民黄先生难掩喜悦。
邻里矛盾无小事
做好“以和为贵”大文章
“邻里纠纷别看事小,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社区和谐。”海垦司法所所长张杰对记者表示,绝大多数邻里纠纷都有一个渐进过程,处理不当容易形成积怨,进而影响社会稳定。
张杰介绍,海垦司法所辖区人口为18.4万,其中10万为流动人口,辖区有3个城中村,人口密度较大,邻里纠纷比较常见。为及时把邻里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近年来,该所组建了“五老”调解队伍,吸纳退休老干部、老党员、老专家、老军人、老模范等经验丰富的长者参与调解工作。他们熟悉社区情况、了解居民需求,更擅长以“拉家常”的方式沟通,用“邻里情”打动人心。同时,调解员始终以“以和为贵”为核心理念,贯穿调解全过程。
近日,金垦路一小区两户居民因房屋漏水产生纠纷。“五老”调解员赵迎春、邢静等接到调解申请后,第一时间到现场了解情况,安抚双方情绪。“我这天花板、墙壁都有渗水的痕迹,楼上肯定应该负责。”“之前以为是我家阳台漏水导致的,我已经做了阳台防水。这次又漏水,应该不是我家的原因。”在厘清了矛盾根源后,调解员向双方阐述了邻里以和为贵的重要性,令双方放下了戒备,愿意坐下来协商,最终达成了调解协议:楼下居民负责找专业检测机构来检测漏水点。检测结果出来后,再由责任方承担检测费并负责维修。
“邻里纠纷调解除了要讲‘法’,还要围绕一个‘情’字来做工作,只有大家互相体谅互相理解,才能有一个和谐的居住环境。”赵迎春告诉记者,为确保调解效果,针对已化解的纠纷,调解员还会开展回访工作,查看后续履行情况,防止矛盾反弹。
调解与普法协同发力
让矛盾止于毫末
“阿婆,最近身体怎么样?家里或是邻里之间如果有什么矛盾,记得及时联系我们处理。平时不要随便给陌生人开门,陌生人打来的电话也不要轻信。”9月16日,调解员吴肇庆和同事正在入户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走访工作。
吴肇庆告诉记者,为从源头预防矛盾,根据所里“一周三排查”矛盾排查制度要求,调解员会深入社区楼栋、沿街商铺,以轻松的“唠家常”方式,一边向居民普及法律知识,一边全面细致地排查邻里关系、家庭琐事以及物业争议等各类潜在矛盾,一旦发现苗头性问题,就立即介入调解,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我们和小吴他们都很熟悉了,上次他们过来,邻居们因为倒垃圾、鞋柜摆放等问题有矛盾,他们都调解好了。”在老旧小区的走访中,不少居民反映,现在有矛盾纠纷,大家都知道找调解员,居民还将调解员的电话号码存在电话簿中。
邻里和睦是社区和谐的基石。现如今,在龙华区海垦街道,“有事找司法所,有纠纷找调解员”成为越来越多居民的共识。“我们希望在化解矛盾的同时,不仅帮助居民解决实际问题,更能令邻里增进理解,让‘以和为贵’的理念深入人心,从而营造安全、稳定、和谐的社区环境,切实提升居民获得感与幸福感。”张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