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时报全媒体记者 田春宇
“当年要不是海南省见义勇为基金会的助学金,我们姐弟4人可能早就辍学了,更别说一路顺利全都圆了大学梦。”
近日,已经当上教师的见义勇为人员卜甲运的女儿卜玉妹,谈起这些年兄弟姐妹们受到的见义勇为助学帮扶,不禁哽咽。
这只是我省守护见义勇为人员家庭权益保障的一个生动缩影。
从琼岛椰林到南海之滨,见义勇为的暖流十年不息;从“七项工程”到“四个全覆盖”,权益保障的网络越织越密……回望过去十年,海南省见义勇为基金会在省委政法委的领导与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的指导下,以守护英雄、弘扬正气为己任,实现了从全国末位到走在前列的跨越式发展——
十年来,全省累计表彰省级以上见义勇为人员164名,其中19人获全国表彰,75户困难英雄家庭圆了“安居梦”,1267人次英雄子女获助学帮扶,950余万元保险理赔金为英雄筑起“安全屏障”。
十年栉风沐雨,十年硕果盈枝。海南省见义勇为基金会托举大爱,用担当之肩扛起责任,谱写了一曲守护英雄荣光、弘扬时代正气的恢宏赞歌;以行动守护英雄、用真情传递温暖,让见义勇为精神如椰风绕岛、海韵润心,绘就海南自贸港动人的文明底色。
十年蝶变:从“跟跑”到“领跑”
“十年前,我省见义勇为工作基础薄弱,资金短缺、保障不足是常态。如今,我们构建起‘七项工程’‘四个全覆盖’的工作体系,获评5A最高等级社会团体,这是全省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回顾十年发展,海南省见义勇为基金会理事长肖杰感慨道。
十年间,该基金会创新推出爱心奉献、住房困难安居、生活困难子女助学、伤残大病康复治疗、无记名人身意外保险保障、自助自救自信、见义勇为宣传“七项工程”,逐步实现见义勇为人员节日慰问、无记名人身意外保险、省级以上表彰困难人员子女助学、“9・1”宣传日活动市县乡镇“四个全覆盖”。
这一模式两次在全国见义勇为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介绍,吸引13个省(区、市)先后赴琼交流学习。
这标志着海南见义勇为工作从“跟跑”到“领跑”的蝶变。
资金保障是事业发展的基石。十年来,该基金会累计募集社会资金944万元,其中海南美亚电缆厂有限公司、海南福安集团等4家企业因长期慷慨解囊被评为全省见义勇为爱心企业。“确保每一分善款都用在刀刃上,我们建立了‘事前报告、事中监督、事后确认’的资金管理制度,让英雄们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肖杰说。
情暖英雄:多方位守护不让英雄“流血又流泪”
回想起2012年7月的那个下午,当时得知爸爸因救援触电人员而失去生命,卜玉妹和家人们瞬间感到“天塌了”。
顶梁柱的突然倒下,生活、学业的压力,未知的担忧,一度压得这个家喘不过气,四姐弟上学靠亲朋好友救济,险些失学。
见义勇为人员子女“因贫失学”的问题引起海南省见义勇为基金会的重视。2016年起,我省启动生活困难见义勇为人员子女助学工程,为省级以上表彰的生活困难见义勇为人员在读子女,从幼儿园到博士阶段,每人每年给予2000元到10000元不等的资助,决不让一名见义勇为人员子女因贫失学。
卜甲运获得省级表彰后,他的子女成为这一政策的第一批受益者。“我四妹还在读大学,助学金一直在发放。这些年,助学金的举措不仅减轻了家里的负担,更让我们感受到党和社会的温暖。”卜玉妹说,正是这份“及时雨”,让这个失去大树庇佑的小家走出了4个大学生。
获评海南省第十四届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的屯昌农民符扬兴,其女儿符丽娜在见义勇为助学金助力下,已经是在读博士。
“爱人利物之谓仁。”见义勇为人员为保护他人、维护正义果断出手,甚至不惜牺牲自己。他们的奉献和付出理应得到社会的关爱与回报。如今,教育帮扶已成为海南省见义勇为基金会守护英雄家庭的重要举措之一。
十年来,全省发放助学金499.5万元,帮助1267人次英雄子女解决从幼儿园到研究生阶段基本学费问题,其中,今年将再次拨付助学金63.1万元,惠及156名学子。
“我们严格审核每一份申请材料,要求市县公示助学名单,确保公平公正,让每一个困难英雄家庭都能享受到政策红利。”海南省见义勇为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江伟介绍。
住房问题曾是许多生活困难英雄的“心头事”。
2016年至2021年,海南省见义勇为基金会从社会上筹集725万元资金,累计为75户生活困难见义勇为人员修建、改建、购置新房,每户颁挂“见义勇为光荣之家”牌匾。
“以前房子一下雨就漏水。安居工程不仅给我们盖了新房,更给了我们生活的底气。”受益于该项目的家属感慨道。
海南省见义勇为基金会坚持以爱为英雄筑起温暖屏障——
守护健康方面,为61名伤残、患病英雄安排康复治疗,支付64万元康复金;给12名致残人员配发16件辅助器具,助其从容前行;
心灵安抚方面,连续9年组织省级以上表彰英模及子女赴多地开展疗养夏令营,让他们的心灵得到慰藉。帮扶生活困难家庭提供资金、技术支持,助其创业,让家庭重获信心;
自无记名人身意外保险保障工程启动以来,截至2025年8月,无记名人身意外保险累计理赔950余万元,其中2024年更是将伤残赔付金额从60万元提升至65万元,新增31种重大疾病保障及住院医疗补助,让英雄“伤身不伤心”……
十年初心如磐,海南省见义勇为基金会用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保障举措,为英雄们筑起“健康防线”“生活后盾”,让他们切实感受到社会的关爱与敬意。
精神弘扬:让正气之风吹遍琼岛
宣传是弘扬见义勇为精神的重要引擎与有力推手。
近年来,海南省见义勇为基金会积极强化与媒体的深度联动,通过多元渠道、创新形式,让海南见义勇为英雄的感人事迹持续“破圈”传播,使见义勇为精神化作引领社会文明进步的鲜明风向标,在琼州大地熠熠生辉。
8月9日,省委政法委与海南省见义勇为基金会携手法治时报,报道了8月8日37岁游客吴秋钟在海南万宁勇救他人不幸牺牲的壮举,以及吴秋钟等5人被确认为见义勇为积极群体的先进事迹。报道一经发布,迅速引发全网广泛关注。新华社微信公众号等百余家权威媒体纷纷争相转发、深度报道,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让英雄的义举传遍大江南北。
无独有偶,今年1月30日,退役军人林佳泰——“白衣小哥”在万宁勇救落水母女的英勇行为,经法治时报第一时间报道后,迅速获得全网聚焦。万宁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迅速响应,按照简化程序授予林佳泰万宁市见义勇为积极分子称号。随后,“白衣小哥获表彰”的相关新闻热度持续攀升,总点击量高达数亿人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进一步激发了公众对见义勇为精神的崇尚与追求。
这些鲜活案例,无疑是我省见义勇为基金会(工作协会)彰显“走在前、做示范”强烈使命担当的生动诠释与有力见证。
十年来,海南省见义勇为基金会始终秉持创新精神,不断探索丰富宣传手段与形式——在海口、三亚等城市的5400台次公交车、2400个电梯及商场广告屏滚动播放宣传视频,发放宣传资料110多万份,悬挂横幅1.2万余条。2024年第九个宣传日当天,40余家媒体参与报道,线上线下受众超200万人次,新华社、海南日报等平台同步推送……如此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宣传推广,使见义勇为精神在海南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深入人心、蔚然成风,成为社会文明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正是宣传助推的力量,在今年7月召开的第十五届全国见义勇为英雄模范表彰大会上绽放出耀眼光芒。海南推荐的林佳泰、杨广聪荣获全国见义勇为模范称号。
未来可期:为自贸港建设注入正义力量
2025年是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扩大开放之年。新时代浪潮奔涌不息,海南正以敢闯敢试的魄力,奋力书写中国改革开放的崭新篇章。
海南省见义勇为基金会将以“服务自贸港 弘扬正能量”为目标,持续深化见义勇为基层组织建设,深入推进见义勇为志愿服务建设,进一步扩大见义勇为基层组织的覆盖面。“我们计划推动各市县建设一批见义勇为工作站和志愿者服务站,让见义勇为工作延伸到基层‘最后一公里’。”肖杰介绍,目前海口、万宁已成立6个见义勇为工作站及志愿者服务站。
跨省合作也为海南见义勇为工作注入新活力。继2019年促成江苏省常州市与海南5市县结对帮扶、提供110万元资金后,2024年,海南省见义勇为基金会又推动常州市与三亚市结成新帮扶对子。“通过学习江苏等地的先进经验,我们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比如在资金募集、基层建设等方面创新方法,推动海南见义勇为事业高质量发展。”江伟表示。
站在新起点,海南省见义勇为基金会正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筹备海南省第十七届见义勇为英雄和先进分子表彰大会,开展第十个全省见义勇为宣传日活动,持续完善权益保障机制。
“见义勇为事业是崇高的公益事业,我们将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凝聚社会合力,让更多人崇尚英雄、学习英雄、争做英雄,为海南自贸港建设营造安全稳定、正气充盈的社会环境。”肖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