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时报全媒体记者 王巍
进入海口市龙华区国贸后一街,一栋栋老式住宅楼进入视野,老人们在树荫下谈笑风生,孩子们在广场上嬉戏追逐,金色的阳光洒满每一处角落,小区里一派生机勃勃。7月30日上午,国贸大院小区里,几名身穿红马甲的老年志愿者正在开展环境整治工作。多年来,在龙华区金贸街道工委的指导下,由退休老党员组成的志愿服务队联合专业社工力量,精准对接居民需求、高效解决居民急难愁盼与化解矛盾纠纷。现如今,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小区面貌持续向好,“商居共治、邻里守望”的暖风也吹遍了大院每个角落。
老党员退休不褪色
为基层治理注入活力
国贸大院位于龙华区金贸街道龙华南社区,原为某企业宿舍,随着企业改制,逐渐成为“三无”小区。2017年,国贸大院党群活动中心建立,党员志愿服务队也应运而生,其核心成员由多名在群众中有威望的退休老党员组成,除积极参与管理小区的各项事务之外,他们还主动承担起调解邻里纠纷的重任。
“你们那边音响太大声了,影响我们这边跳舞了!”小区里的两支舞队因为“抢地盘”、使用音响等问题经常吵得面红耳赤。看着双方一直争执不下,积怨越来越深,党员志愿服务队和龙华区人大代表联合派出所、居委会、社工等,组织两支舞队召开协调会。
“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再僵持下去,咱们这舞谁也跳不成……”他们引导双方换位思考、理性对话。在数次协调、多轮沟通后,两支舞队就小区广场的使用时段达成共识,矛盾也就此迎刃而解。
如今,两支舞队的欢声笑语再次回荡在广场上空。舞队领队赵仕碧称赞道:“党员志愿者很给力!从那以后,大家再也没有闹过矛盾,现在我们两支舞队都能专心跳舞了。”
及时化解商居矛盾
让“烟火气”有“幸福感”
在党员志愿者看来,尽管国贸大院小区里都是些家长里短、邻里纠纷的小矛盾,但对居民来说,却是他们心中的大事。
“我们都是老党员了,为群众服务是一辈子的事。小区有矛盾时,我们出面调解,把事儿说开了,小区也就和谐了。”今年74岁的老党员王永柏告诉记者。他是龙华南社区第二党支部书记,也是党员志愿服务队的带头人,曾任龙华区司法局金贸司法所专职人民调解员。
今年6月,在党员志愿服务队等各方调解下,小区内的一起租赁纠纷成功化解。“多亏了党员和社工的耐心调解,我们才能安心做生意。”小区一商铺的主理人感慨道。
事情还得从今年3月说起。小区的海利楼业委会成立后,该楼2名商铺主理人因租赁合同效力问题与业委会产生争执,导致商铺经营受影响,社区商业环境也蒙上阴影。关键时刻,党员志愿服务队联合社区干部、党员骨干、社工队伍组成了调解小组。面对僵局,他们秉持公平公正原则,耐心细致地与双方进行沟通协商。在持续努力与推动下,双方终于同意各退一步,就租金问题达成了折中方案,业委会与商铺重新签订了租约,实现了保障权益、稳定经营、社区和谐的三方共赢目标。
从“三不管”到“全面管”
小区实现华丽蜕变
“这是老刘,为维护小区绿化环境,他主动承担了绿化浇水养护工作,这一做就坚持了4年;这是老张,他今年82岁了,每次组织志愿活动,他一定来。今天我们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这不,他又拉着老伴一起过来了。”向记者介绍服务队成员时,王永柏动情地说,虽然大家的年纪都不小了,但他们的热情与执着从未减少。
近期,困扰居民半年的“充电难”问题,就在党员志愿服务队等多方努力下,仅用一个星期就迎刃而解;之前困扰小区茶叶大厦居民的积水问题,也在近日得到彻底解决……老党员们这些实实在在的付出,有效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以前充电桩坏了半年没人管,楼上楼下为点小事吵翻天,现在党员志愿服务队带着社工一起干,难题一个个解决,邻里商户也和气多了。”看着焕然一新的社区环境和氛围,经营商铺的陈老板由衷地竖起了大拇指。
国贸大院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占吉告诉记者,老党员们的无私奉献精神感染了越来越多的居民,不少群众主动要求加入志愿队伍,居民的主人翁意识也越来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