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5年07月29日 星期二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昌法院判决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

套贷转贷 合同无效

  本报讯(法治时报全媒体记者舒耀剑 通讯员李伟)近日,文昌法院龙楼法庭判决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向套取金融机构贷款转贷的行为“亮剑”。

  据了解,2022年3月,在文昌某茶楼,王某(化名)与陈某(化名)一同饮茶聊天。王某向陈某透露信息并寻求帮助,称其想投资某地一处待开发的农贸市场,就差8万元启动资金,希望征信良好的陈某向银行申请贷款,贷款批下来后再转给王某使用,贷款的本金及银行利息由王某按时还,而且另支付可观的“服务费”给陈某。

  2022年4月,两人签订借条约定:陈某向银行申请8万元贷款,转借给王某用于投资;借款期限1年,月息2%,逾期需支付20%违约金;王某另付陈某服务费3%。拿到银行贷款后,王某立即投入到农贸市场项目,然而由于选址不当和周边竞争激烈,生意惨淡。到了2023年4月还款日,王某资金链断裂,无力偿还借款。

  2023年6月,多次催讨资金无果的陈某将王某告上文昌法院,要求王某偿还本金、利息、违约金共计10万余元,并承担律师费。随着审理深入,这起看似普通的借贷纠纷逐渐暴露出其违法本质。主审法官注意到,陈某在银行贷款时的用途申报是“经营周转”,实际却转借他人;王某在多家银行有不良信用记录,双方约定的利率明显高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三条,套取金融机构贷款转贷的,民间借贷合同无效。”法官当庭宣判,“王某需返还8万元本金,但无须支付利息、违约金和律师费。陈某自行承担向银行的还款责任。”

  “法律保护的是金融秩序,而非违法行为。”判决后,主审法官向不理解的陈某普法并严肃回应。

  主审法官表示,法院的判决体现出维护国家金融管理秩序,防范金融风险的基本准则。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具有明确的用途限制,严禁挪作他用进行转贷牟利。任何形式的套贷转贷行为,无论借款人是否知晓,均将导致借贷合同无效。同时,出借人不仅无法获得约定的利息收益,还需自行承担资金成本及追索成本。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文昌法院判决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
~~~乐东抱由镇网格员成功化解矛盾
文昌召开第六批“三无”船舶集中拆解现场会~~~
三亚边检公安合力筑牢口岸安全防线~~~
~~~一男子被乐东法院判刑7个月缓刑1年
~~~海口一司机驾车致行人当场死亡
昌江警方进企业开展反诈宣传~~~
屯昌交警开展文明交通劝导活动~~~
儋州木棠司法所开展禁毒主题宣传~~~
海口交警检查电动自行车~~~
文昌市司法局普法宣传进“暑假爱心托管站”~~~
~~~
乐东黄流司法所开展禁毒知识科普~~~
菜地惊现大蟒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政能量
   第003版:近距离
   第004版:安天下
套贷转贷 合同无效
村民因土地分界起纠纷
拆解16艘“三无”船舶 维护渔业生产秩序
签联勤联动工作机制
冒充律师办理刑案诈骗
斑马线前不停车礼让
揭露诈骗分子作案手法
“交警+志愿者”劝导违法行为
讲解涉毒犯罪后果
整治宣传劝导同步发力
结合案例剖析校园欺凌危害
方言“拉家常” 讲透交通安全
为群众送上实用知识
澄迈消防快速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