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假期学生交通事故多发
放假期间,学生的交通行为变得更加自主和频繁。家长往往由于工作忙等原因,无法时刻陪伴在小孩身边,给予他们细致入微的交通安全指导和保护。随着外出时间增多,有的小孩会骑电动自行车或自行车出门。
由于小孩的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在骑行共享单车、电动自行车甚至是摩托车时不遵守交通法规,以及年龄尚小,骑行技能不够娴熟,面对复杂的路况和突发情况,难以做出正确、及时的反应,增加了交通事故发生的风险。
记者在梳理近年来海南涉及暑期学生的交通事故时发现,这些事故大都是发生在未成年人骑乘电动自行车或是摩托车时,且驾驶人或是无证驾驶,或是由于交通安全意识淡薄,未佩戴安全头盔,而海南未成年人交通事故发生的学生多处在初高中阶段。假期是涉未成年人交通事故多发期。
2023年6月27日15时许,在G9811海三高速公路发生一起轻型货车、小型客车与电动自行车相撞的事故,造成电动自行车骑行人死亡。死者为15岁未成年人,且骑行电动自行车时未佩戴安全头盔。经调查,事故原因系电动自行车违反禁令进入高速公路且逆向行驶。
2023年6月29日12时许,在海南某农场道路路口处发生一起电动自行车单方事故,致电动自行车骑行人死亡。死者为14岁未成年人。经调查,事故原因系电动自行车骑行人偏左占道,遇对向来车时采取措施不当。
整治宣传抓好暑期交通安全
记者从海南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获悉,暑假期间,海南加大对学生出行较为集中的路段、商圈巡控,对中小学生违规驾乘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不戴安全头盔、超员载人以及在机动车道骑自行车等违法行为,及时纠正和批评教育,并通知其家长前来处理,责令家长、监护人加强教育管理,以及通报学校,加大教育引导力度。
“安全意识不足以及认知的局限性,是未成年人出行时难以规避的短板。且交通行为的失范性,在暑期呈现集中多发态势。电动自行车成为风险最高的道路交通‘移动隐患’。”海口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有关人员介绍,除此之外,监护责任的模糊性,也加剧了风险防控的难度。暑期托管的“空档期”里,有的家长存在“短距离无须看管”的侥幸心理。
有关人员表示,有的家长自身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存在驾车时让孩子坐在副驾驶座、怀抱婴幼儿行驶、允许未成年人使用共享单车等行为,看似“方便”,实则将孩子置于未加防护的危险境地。
记者了解到,暑假期间,海南各地交警在辖区组织推送《致全市(县)中小学生及家长的一封信》,并指导学校加强“家校”联动,通过家访、学生家长微信群等方式,充分利用典型事故案例,高频次、全覆盖地提示家长关于学生交通出行的风险,提醒家长关注和重视学生出行安全。同时,开展暑期学生交通安全专题宣传,引导全社会共同关心关注学生暑期交通安全。
此外,海南交警抓住暑假“空档期”,针对前期排查但尚未治理的校园周边道路安全隐患,协调推动相关主管部门加快治理进度,建设完善交通标志标线等安全设施,应设尽设。会同教育、住建等部门,按照“一校一方案”的原则,抓紧研究制定完善学校周边道路交通组织方案,尽快划设交通基础设施,确保在秋季开学前完成校门口及周边道路交通组织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