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连蒙 通讯员吴章隆)近日,海口市琼山区人民法院成功调解一起涉及90岁高龄老人的法定继承纠纷案件,法官用心用情促成祖孙三代就百万遗产达成和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年逾九旬的周某(原告)晚年遭遇白发人送黑发人之痛,其小儿子不幸离世,留下了包括银行存款、房产、股票等价值逾百万元的遗产。然而,遗产并未如老人所愿顺利分配,而是由其儿媳曾某(被告一)、孙子周某一(被告二)实际掌控。周某认为自己作为父亲依法享有继承权,与被告在遗产份额问题上产生严重分歧,最终对簿公堂。
案件受理后,周某立即申请了财产保全,冻结、查封了其儿媳曾某与其儿子(已故)的全部银行账号和房产,导致各方之间的关系进入了白热化。承办法官决定摒弃简单裁判思路,将工作重点放在“背对背”调解上。
法官一方面耐心倾听周某的诉求与顾虑,安抚其情绪,释明相关法律规定;另一方面,多次与曾某、周某一深入沟通。法官在沟通中发现,涉案房产实际价值不高,如进行房屋价格评估,将会继续拖长诉讼周期。周某最初的诉求金额如完全得到支持,将会对尚未工作、成家的周某一以及已退休在家的曾某日后生活保障造成极大的困扰。法官引导双方换位思考:既让媳、孙理解周某依法享有的继承权和晚年生活保障需求,也让周某体谅儿媳失去丈夫、孙子尚无工作收入的现实压力。
经过法官多轮耐心疏导与巧妙斡旋,双方的心结逐渐解开,最终在互谅互让的基础上自愿达成调解协议:周某及周某二(死者大女儿)各继承50万元现金,其余遗产依法由曾某、周某一共有。各方签署调解协议后,周某随即向法院提交解除此前冻结银行账户的保全申请,法院当日解除该账户的冻结,也在当日将调解款项支付到位,周某和周某二如期拿到属于他们的遗产份额,整个继承事宜得到了有效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