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君
在微信上使用暗语,并附上二维码进行毒品交易。近日,省公安厅反走私和海岸管理总队第二支队口牙海岸派出所通过缜密侦查,成功打掉一条“地下毒链”,查获冰毒32克、毒资5万元及涉案车辆一辆,多名涉毒嫌疑人落网。
男子频繁出入娱乐场所
引起民警注意
今年2月的一天,口牙海岸派出所民警正在辖区开展日常值守巡逻工作。
巡逻至某娱乐场所时,民警围绕该场所的各项登记制度是否健全并严格执行、是否存在“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等方面开展清查。
“我们这里最近都没有什么人来咯,不过这段时间小何应该是赚了不少钱,经常看到他过来,而且出手也大方。”在与某娱乐场所的老板交流时,老板和民警聊到了最近店里的经营情况。
“小何?是何某吗?我看看他这段时间过来的记录。”看了此人频繁地出入该娱乐场所的记录,民警们心里充满了疑惑。
“何某有过吸毒前科,而且根据我们的了解,他没有固定工作,也不富裕,他的经济情况不足以支撑他的消费,因此我们就疑惑他的资金是从哪里获取的,是不是参与了违法犯罪行为。”民警回忆。
凭借着丰富的办案经验,民警对何某的近况进行了调查。
民警注意到,何某时常白天在家休息,到了下午或傍晚时分,就会出门走动,并且他的行为轨迹也很奇怪。
“他一出门就去比较偏僻的地方,而且都是去找人见面,但是见面的时候两人的表现又不像是朋友关系,像是买卖关系。”民警介绍,何某在出门与对方见面时,都是互换东西,似乎在进行交易。
发现这一情况后,民警猜测何某可能是在贩卖毒品。
嫌疑人交易毒品被抓获
侦查时,民警了解到,何某近期将会有行动,于是安排部署“守株待兔”。
2月27日6时许,何某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那头,一名男子问何某,手头上是否有“料子”。
“我没有现货,你等一下,我问问别人。”何某将电话挂了后,转而拨打了另一个人的电话。在得到了确切的回复后,何某通过微信编辑了一条信息发至买家。信息的内容除了“2500元,扫码付”这几个字外,还附着一张收款的二维码。
随着钱款的到账,二人约定了时间和地点,准备开展交易,而交易的“料子”实则是冰毒。
约过了1个小时,何某联系上了买家张某,两人先后抵达文昌大致坡高速路口的加油站。随后一辆白色轿车缓缓靠近两人,车窗打开后,司机快速地将一袋冰毒和3粒红银色包装的“开心果”塞给何某。
没有过多的交谈,司机便扬长而去。何某将冰毒交给张某,自己留下了“开心果”。这3粒“开心果”是披着“外套”的含有摇头丸成分的毒品。
正在蹲守的民警深知,何某的背后有“上家”,如果当下就实施抓捕,会打草惊蛇,也不能固定证据。
在侦查确认了何某上家“阿二”的真实身份后,民警们决定在下一次进行交易时,一网打尽。
而令大家没想到的是,这些“瘾君子”竟如此猖狂,相约次日再次进行交易。
2月28日傍晚,张某再次联系何某,要购买2500元的“料子”。
而刚尝过“开心果”的何某立即联系了“阿二”提出需要2000元的“料子”和500元的“果子”。在“阿二”犹豫片刻后,两人将这次的交易约定在文昌市东郊镇某村庄内。
趁着夜晚,张某驾车载着何某在距离“阿二”家200米处停下。何某则步行至约定地点,将2000元现金交给“阿二”后,何某带着3包冰毒和1粒“开心果”满载而归。
返程途中,何某将其中的大包冰毒交给张某,自己则留下了小包冰毒和“开心果”。当两人开车返回加油站时,民警现场将何某、张某两人抓获。
“上家”聚众吸毒被“一锅端”
何某、张某落网后,根据现场检测结果显示,何某、张某的尿液甲基苯丙胺呈阳性,即何某、张某近期有吸毒行为。同时,警方还在东郊镇某村靠近高速公路的一处草丛中查获了他们的吸毒工具。
面对铁证,何某对两次贩毒及吸毒的事实均供认不讳,张某对两次吸毒事实供认不讳。
“我们‘圈子’里的人都是相互认识的。因为前不久我们‘圈子’有人被抓了,所以‘阿二’最近的戒备心很强,只接我打的电话。每次我只要和他说有朋友来了,要接货,他就知道我的意思了。”何某说。
据何某交代,交易大多选在夜晚进行,且拿货就走,不会逗留。“阿二”即陈某是何某的上家,每次出售毒品前,何某都是联系陈某拿货,也会让陈某多准备一些毒品给自己。在张某第二次购买毒品时,自己除了拿“开心果”和小包的冰毒,还获利了500元现金。
在何某、张某落网后,警方也迅速对陈某开展了“收网”行动。
通过提前谋划、周密部署,3月9日,陈某、傅某、曾某等人正在文昌某酒店聚众吸食毒品时,被警方一网打尽,现场查获冰毒32克、毒资5万元及涉案车辆一辆。
目前,何某、陈某、张某等涉案人员已被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