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滨江某景小区业主不同意,称当初建围墙全是自家掏钱,实际使用却是两小区共享,台风来时两边树木都压过来了,费用就该一人一半。
两边物业经理和业委会组织多次调解均未谈拢,于是求助北冲溪社区。社区马上启动书香社区调解机制,把相关人员都请到了调解室。
一走进调解室,滨江某都小区的业主代表王先生就眼前一亮:“在这书香气里调解,感觉真不一样,一下子就没那么大火气了。”调解时,调解员们既专业又暖心,讲法律也讲人情,现场氛围十分平和。
为了让大家心里更有底,陈帅请来了海南外经律师事务所律师黄丽。黄丽详细解释,要是围墙有安全隐患,威胁到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两个小区都得负责。陈帅赶忙从书架上找出对应的法律条款,指给双方代表看。
经过三次调解,大家的态度都有了很大转变。最后,双方达成一致:两边物业一起动手,先把有隐患的围墙拆掉,各出50%的钱搭好围挡,之后再慢慢重建围墙。
周川琪感慨说:“‘书香’和调解结合,效果很不错,以前矛盾容易激化,现在有了这个机制,社区调解室就像个温馨的‘法治茶馆’,居民们在这儿喝喝茶、看看书、谈谈事,矛盾不知不觉就化解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大家的日子也越过越舒心。”
“书香”+调解
让关系“好起来”
“关系搞成这样,谁也不开心。多亏书香调解员多次来我们家调解,疙疙瘩瘩说开了,大家还是好邻居嘛。”3月11日,颐和某景小区二楼业主李先生(化姓)指着楼下邻居的房门,亲切地说,“远亲不如近邻,静下来想想,当时赌气还是太冲动了。”
去年的一场台风中,王女士(化名)家的铁皮棚被台风吹到二楼致使李先生家玻璃破碎,大风大雨灌进来。好在有邻居、网格员王子晴和物业人员及时帮忙救灾,李先生和老伴并无大碍。
事后,李先生花费600元补好玻璃,并在物业见证下留存了相关证据。王女士一家从外地回来后,主动找李先生谈赔偿事宜。李先生提出,除玻璃钱外,家里地板、家具也有损失,希望王女士承担一部分维修费用。王女士却认为,自然灾害不可控,只愿赔玻璃钱。双方僵持不下求助于书香调解室。
北冲溪社区居委会副主任陈则名和王子晴迅速介入,将两人邀请到书香社区调解室。陈则名巧用“六尺巷”的典故,从情理入手,让原本情绪激动的两人逐渐冷静下来。交谈中,李先生感慨原本两家关系不错,不想因这事闹僵。一番互诉衷肠后,李先生不再坚持其他赔偿,还说邻里和气最重要。王女士也深受触动,不仅当场转账支付维修玻璃费用,还热情邀请李先生及邻居到家里吃饭。之前剑拔弩张的气氛瞬间消散,两人握手言和。
王子晴介绍,邻里纠纷在社区调解中较为常见,对于无法现场调解的纠纷,他们会把当事人请到充满书香气的调解室。在这样的环境里,大家更容易平复情绪、纾解“怨气”,调解成功率也大大提高。社区还邀请律师、退休干部和党员等热心居民加入调解队伍,大家共同努力,让社区更具人情味,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