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连蒙 通讯员龙静)近日,海口市琼山区人民法院成功调解一起跨省商事纷争案。
据悉,在合作中,江苏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公司)与海口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口公司)签订了《一体化视频会议终端销售合同》,约定由江苏公司向海口公司提供8台视频会议设备,并约定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后10个工作日内支付货款。江苏公司如约提供设备并完成技术验收,因海口公司未依约支付货款,江苏公司将其诉至琼山法院,要求支付合同货款6.4万元及逾期利息1633.32元。
为缓解企业资金回收压力,琼山法院“张哥善调工作室”调解员张伟接到案件后,第一时间与被告的法定代表人邱某取得联系。邱某表示原告提供的设备已安装到位,但公司因服务客户的款项拖欠,导致流动资金不足,因而未能按期支付货款。
在了解被告付款的实际困难后,调解员向原告提出分期支付的调解方案,组织双方针对分期履行期限和金额进行协商,通过多次视频与电话调解,双方达成和解协议:海口公司分3期支付货款6.4万元,江苏公司自愿放弃逾期付款利息的诉求。调解员指导双方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在线签署调解协议,申请司法确认。琼山法院立案庭法官收到司法确认申请后,启用中小投资者民营企业绿色通道,对调解协议进行合法性审查,当日即作出了确认调解协议效力民事裁定书,赋予强制执行效力。
据悉,作为优化营商环境“最后一公里”的践行者,近年来,琼山法院在司法实践中扎实稳步向前,将多元解纷工作向纵深推进,积极引导当事人通过非诉方式化解矛盾纠纷,不仅发挥法院“定分止争”的作用,还通过优化司法服务、提升司法效率、强化执行力度等措施,为企业保驾护航,不断推动区域营商环境持续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