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何海东 通讯员黄文婕)近日,海口市美兰区司法局演丰司法所成功调解一起因土地界线引发的邻里纠纷案件。
据了解,演丰镇演西村委会发来村小组村民蔡某某与陈某某两户人家相邻而居,他们的自留地也是紧紧相邻。以往,当陈某某一家外出工作时,总是拜托蔡某某帮忙售卖槟榔,两家关系融洽,互帮互助。然而,在2024年台风“摩羯”过后,陈某某一家决定回到村里管理自家的槟榔地,纠纷便由此产生。
在补种槟榔苗的过程中都认为对方已经越过了土地界线,种到了自己的土地上。特别是关于3棵位于界线上的槟榔树和一片竹林的归属问题,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尽管村小组长和派出所已经多次尝试调解,但每次都因双方情绪激动、语言攻击而无法达成共识。
面对这一棘手的纠纷,演丰司法所迅速介入。调解员联合演丰镇政府工作人员前往演西村委会,与村小组组长进行深入交谈,了解纠纷的具体情况。为了避免双方直接见面引发更大的冲突,调解员决定先分别接触蔡某某和陈某某,了解他们的诉求并进行背对背调解。在与蔡某某交谈中,调解员耐心倾听她的陈述,理解她对土地的珍视和对邻里情谊的看重。同时,在与陈某某的交流中,调解员也充分表达了对他的理解和尊重,引导他认识到和谐共处的重要性。在收集完双方的诉求后,调解员决定到纠纷现场查勘。他们实地查看土地界线,用绳子标记出明确的界线,并收集相关的证据材料。这一步骤不仅让双方对土地界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为后续的调解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做好充分准备工作后,调解员决定召集双方当事人进行面对面调解。尽管双方一开始仍然情绪激动、语言攻击,但在调解员的耐心劝阻和安抚下,他们逐渐冷静下来,开始理性地面对问题。调解员充分利用情理交融的调解技巧,一方面从法律角度阐述了土地界线的明确性和重要性,另一方面从情感角度出发,引导双方回忆过去的邻里情谊。
在调解员的耐心劝解下,双方逐渐认识到各自的问题所在,并愿意做出退让,达成和解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