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舒耀剑 通讯员罗伟菊)近日,定安法院灵活运用多种执行手段,为15名农民工执行回29万余元工资,有效保障了他们的胜诉权益。
2023年3月,某公司雇佣15名农民工前往某项目工地工作。项目完工后,该公司拒不支付工资。15名农民工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遂诉至定安法院。在定安法院的组织下,某公司与15名农民工达成调解协议,约定某公司于2024年7月15日前支付15名农民工工资共计297893.78元。调解书生效后,该公司并未履行给付义务。15名农民工遂申请强制执行。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法官经查询发现,该公司银行账户已在多起案件中被多家法院冻结,暂无可供执行财产。于是,执行法官约谈该公司法定代表人王某,释明了拒不履行生效法律之书的严重后果,同时将该公司列入企业失信黑名单,并对该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王某发出限制消费令。
在执行强制措施的震慑下,王某主动向法官反映其公司对案外人有到期债权可供执行。执行法官立即找到该案外人。经过执行法官沟通协调,该案外人同意将对被执行人的到期债权297893.78元支付至定安法院账户。定安法院收到案款后,第一时间将案款发放给15名农民工,至此,该案件得以顺利执行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