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季)“赵法官,我已经到矫正机关报到了……感谢您对我的帮助,我一定不辜负您的良苦用心!”近日,澄迈县法院刑事审判庭负责人赵明伟接到一通电话,对方是其审理的一宗抢劫案件的未成年被告人小新(化名)。小新告诉赵明伟,他已经参与社区矫正,此外,他和父母的关系也缓和了许多。这些转变的背后,离不开赵明伟对小新的深入帮教。
小新在15岁时因抢劫电动自行车被起诉至澄迈法院,赵明伟是该案承办法官,在审查卷宗时,发现小新的家庭情况较为特殊:父母离异后,小新先是跟随父亲生活,因父亲情绪暴躁并对其疏于照顾,他想跟母亲生活,但因母亲已再婚不愿接纳他,初中后小新只能跟随外婆和舅舅一同生活。这样缺少关爱和教育的家庭环境,对小新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导致其在社会上沾染不良习气后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结合案件事实,经综合考量,赵明伟认为该案适用缓刑更有利于小新改过自新、重回正轨,但将其交付至父母哪一方所在社区进行矫正更为妥当,成了赵明伟的心事。为此,赵明伟提前与社区矫正机构对接,更详细了解小新的家庭情况及其到社区矫正中心报到相关事宜,并多次同小新的父母联系,通过法律释明、情感沟通的方式,引导他们认识到家庭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赵明伟从判前、判中、判后,通过一对一进行法庭教育、以案释法的方式帮助小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解开他对父母的心结,为他们重新系上亲情的纽带。最终,法院判决小新缓刑,并为他选择了适合他进行社区矫正的地点。2024年12月,该案判决生效,小新被顺利交付社区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