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传敏 通讯员陆经木)近日,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利用保全的“刚性”,结合调解的“柔性”,成功调解一起土地租赁合同纠纷案件,促使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并当场履行调解协议,实质性解决一起群众的“糟心事”,充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017年3月2日,陈某与某公司签订《临时用地合同》,约定陈某将一处土地出租给某公司作为临时用地,期限为两年并收取租金。合同约定期限届满后,双方没有续约。某公司并未依约将土地恢复原状和返还土地,土地上遗留大量砂石,影响陈某使用该土地。多年来,双方经过多次沟通,但是某公司一直拒绝履行清理土地的合同义务。双方没有达成统一意见,协商陷入僵局。
2025年1月2日,陈某向琼中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决某公司赔偿土地占用期间的经济损失和清理地上砂石,返还土地。同时,陈某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向琼中法院申请诉讼中财产保全。
案件承办法官黄巨昱立即审查当事人的财产保全申请,并协调执行部门尽快完成案件的保全措施,冻结某公司名下银行账户。某公司发现银行账户被冻结后,主动联系法官,请求法官组织双方协商调解。案件承办法官耐心听取双方当事人意见,找准双方多年矛盾症结,为双方当事人分析利弊、权衡利害,引导双方当事人坦诚沟通,提出调解方案,协调促成双方最终达成一致调解意见。双方当事人在法院的见证下签订调解协议,某公司当场全额向陈某支付赔偿金,并承诺按照调解协议清理土地,按期返还土地,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
至此,这件困扰陈某多年的“糟心事”得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