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司法所决定找出问题的关键点和切入点。“纠纷的核心在于沈某是否迁坟,因此,如何做通沈某的思想工作是关键中的关键。”高山明说。
谈心谈话解心结
针对纠纷时间长、积怨深、化解难,以及当事人心态敏感见面就起冲突等特点,调解员抛开惯用的面对面调解模式,采用个别谈话、逐个击破的调解策略,避免双方见面发生冲突。
“地不一定是他家的,我不怕他告,橡胶林边上还有其他坟墓,他就是针对我。”在和庆司法所,两把椅子,一壶热茶,高山明与沈某促膝谈心,耐心倾听沈某的真实想法,从情理和法理的角度出发,深入细致地劝导。
“逝者本应入土为安,一味吵闹何来安宁,不如借这个机会把坟迁到环境优美的地方,既告慰了逝者,又能息争息诉,恢复生活的平静而不失面子,三全其美,何乐而不为?”调解员一番合情合理的劝说,得到沈某的认可,沈某连连点头表示赞同。
“退让一步并非屈服对方有损尊严,反而会让自己的生活更加舒心。”在高山明的多次耐心细致的引导和劝说下,沈某终于解开心结,表示将尽快把坟迁离。
回访跟踪促化解
“他每次说好后又反悔,反反复复,我不信他了。”“他迁坟也需要时间,我们一定会按照协议跟踪督促落实到位。”调解员用心用情用力解决问题的态度和一番不偏不倚的话,让谢某吃下了“定心丸”。
很快,在和庆司法所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签订了调解协议书,约定沈某于2024年11月12日把自家的坟墓迁出谢某承包地的橡胶林边,双方不再因此事发生任何纠纷。在调解员的引导下,签订和解协议的第二天,谢某便主动到儋州法院申请撤诉。
虽然双方当事人已签订和解协议书,但如何确保协议的最终履行成为调解员新的思考问题。于是,调解员专门找谢某详谈,提醒其及家人在沈某履行协议前,尽量避免与其发生冲突,以免引发新的纠纷。同时,调解员多次上门与沈某谈心谈话,答疑解惑,让其卸下心里的包袱。最终,沈某按照约定的时间主动履行协议。
至此,这起长达10年的葬坟纠纷终于尘埃落定。这是和庆司法所借助府院联动机制,推动诉调对接促成矛盾纠纷和解撤案,实现息诉止纷的一个真实写照。
据介绍,今年9月以来,和庆司法所用心打造调解阵地,延伸调解工作触角,把调解室建到村(居)、企业,形成摸排化解工作机制,将调解触角延伸至“最末梢”,不留死角,修筑起基层治理的“防护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