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静怡
“我认为AI电影和导演拍出来的电影还是不一样的,它没有思想。”“AI生成的内容,究竟是谁拥有版权呢?”AI技术在电影制作中的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引发嘉宾的热议,成为第六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上的一个法治亮点。
“AI电影”是否具有“著作权”
成为知识产权保护新议题
AI电影是由AI进行剧本、图像、音乐、画面的创作,最终生成的一部完整的电影。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创新与竞争研究中心教授陶乾在第六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国际影视产业文化交流论坛上介绍,目前AI技术已经较为广泛地运用到电影行业中。
AI技术在电影行业如此广泛运用,那么AI生成的内容能称之为作品吗?是否具有著作权?
对此,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王国柱解释:“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是否构成作品,是生成内容是否能够获得著作权法保护的关键要素。而‘独创性’是‘作品’的要件,人工智能介入生成内容的程度,它影响着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是否具有独创性,不能一概而论。”
记者注意到,与AI电影相关的版权纠纷中,关键性的法律焦点之一是,使用AI生成的内容是否是“独创性智力投入”。
在现行法律框架下,司法机关如何看待AI电影?
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苏志辉表示:“虽然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定性存在一定的争议,但不影响其受到司法保护。目前著作权法、专利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都可以提供保护,其中著作权法的保护,相对更直接、更全面一些。”
嘉宾建议
建立一套AI存证登记机制
AI电影作为AI生成物,其版权归属保护如何保障?
“版权归属及保护是一个复杂的法律问题。”三亚某律师事务所徐律师表示,“如果你使用了特定的AI工具,那么该工具的使用条款就会影响版权的归属,确保了解这些条款非常重要。同时,登记机制的建成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AI电影的成果能够进行确权,那么就能得到良好的版权保护。”
在论坛上,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研究部主任赵香表示,中国版权保护中心一方面是探索利用海南的区位优势、制度优势进行探索创新,初步建起了“数字区块链”,该技术既可以实现线上的版权服务确权认证,这是为下一步AI的人工智能生成物的登记,或者人工智能生成物的存证搭建了技术平台。
赵香认为,AI生成物的权益保护意义重大。她建议,通过“理论的研究+实践的探索+产业的需求”,先行先试建立一套AI存证登记机制,以后在全国试点,为AI创意产业提供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