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麦文耀)遇到学校教职工打来电话称有“大订单”,你会不会觉得天降“大生意”?千万当心!有可能你已经落入骗子设下的圈套。近日,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公安局向社会发布一起电信网络诈骗典型案例。
据了解,11月6日,在保亭做餐饮生意的马女士接到一名女子来电,对方自称是该县某中学“老师”,表示学校要订购40人份的面和肉夹馍,要求次日送到学校。
11月7日,该女子再次联系马女士,让其再帮忙买10箱矿泉水,并告知马女士,学校要接待领导,需要50份佛跳墙,每份980元、总价4.9万元,让马女士帮其购买。马女士称本地买不到,对方便提供了一个可购买佛跳墙的厂家电话。马女士通过电话添加厂家的微信,随后便前往该县一店铺购买餐盒,准备打包该女子预订的40份面。
马女士购买餐盒时,恰巧得知店铺老板魏先生也接到过类似的电话,对方也自称是该县某中学的“老师”,不仅找魏先生订餐,还同样要求魏先生帮忙购买50份佛跳墙。此时,马女士想到派出所民警平日里的反诈宣传,怀疑自己被骗,便前往保亭公安局城镇派出所咨询。
城镇派出所民警了解情况后,判断此为虚假采购诈骗。接着,民警立即带人前往魏先生店铺,告知魏先生切勿相信对方,并向马女士和魏先生详细讲解反诈知识,为马女士和魏先生及时止损40万余元。
民警介绍,在此类诈骗中,诈骗分子首先会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商户、个体户等经营者联系方式,并谎称自己是当地某单位采购人员,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联系商户,一些诈骗分子会伪造文件、合同、转账记录骗取受害人的信任。接着,诈骗分子与受害人订购其所售卖的商品,再提出需要订购特定商品并指定“供应商”进行采购,虚假“供应商”会以先付一部分定金为由让受害人缴纳一定数额的定金,在受害人转账后,便将其拉入黑名单。
保亭警方提醒,天上不会掉馅饼,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采购有一套严格的采购流程,不会通过微信、电话就敲定采购事宜,更不会让商家代其采购或垫付。遇到对方发来转账截图、合同等情况,一定要先核实是否收到钱款,务必谨慎,千万不要随意转账、汇款。如果被骗,应及时拨打110报警,同时保留聊天记录、交易记录等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