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们每天在忙什么?”“他们平时是怎样审判案子的?”9月4日,五指山市第一小学30名学生走进五指山市人民法院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通过参观法庭、观看普法宣传片和面对面交流的方式“零距离”了解法院工作,“沉浸式”接受法治教育。
全国法治(制)媒体采访团记者们在现场了解到,这是该院开展未成年人“护苗”专项行动的一个缩影。
五指山市法院依法履行审判职能,认真贯彻落实海南省未成年人“护苗”专项行动工作部署,以“办案+说法”“一对一”帮教等机制,全面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守护未成年人“向阳成长”。
■本报记者 陈敏 杨春梅
“办案+说法”给失职父母及时“补课”
“因为我的过错,差一点让孩子没法读书,如果早点接受亲职教育,就会为孩子多考虑一些……”作为一名父亲的王某感慨道。
2023年3月,五指山市法院在强制执行一起抚养费纠纷案时,发现申请执行人王某消极履行抚养义务,立即责令他接受家庭教育指导。离婚时,王某取得孩子的抚养权,但他后来外出务工无暇照顾孩子,导致小儿子身体长期营养不良、羸弱多病,曾一度无法上学。
为了给这名失职父亲“补课”,五指山市法院采用“办案+说法”的方式,在办案的同时,让他充分认识到如何更好地担负起父亲职责。如今,王某的儿子已经成功入学,一直和王某生活在一起。
“家庭教育的缺失、亲情关爱的缺乏是导致困境儿童乃至问题儿童产生的主要原因。”五指山市法院民庭庭长、“护苗”小组结对帮扶“爱心妈妈”薛宝龙告诉记者:“因此,我们在司法实践中,将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拓展到对家庭教育的指导。”
近年来,五指山市法院在审理离婚纠纷、变更抚养权纠纷、探望权纠纷等家事案件中,坚持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则,确保未成年人权益得到特殊、优先、全面保护。
在此基础上,该院审判庭又创新实践了“庭前调查”“庭中出庭”“判后关护”三位一体社会关护工作机制,以确保良好的审判效果得以长期维系。
“我们紧紧围绕‘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的司法审判理念,推进未成年人利益保护最大化。”薛宝龙说。
“一对一”帮教 照亮迷途少年“回家路”
“谢谢你们,一直关心我小孩的情况,小凯(化名)现在每天都按时去学校。”近日,五指山市法院“网格法官”康玉拨通回访电话,电话那头传来被救助人小凯母亲的诚挚道谢。
小凯是一名初二的学生。2023年,学校老师向康玉反映,小凯平常跟着父亲去工地,很久没去学校上课了。康玉得知情况后,当即前往小凯家里,向小凯的家人了解具体的情况。
看到法官的到来,小凯十分抵触,躲在房间里,无论怎么劝说,都不肯出来见人。
“孩子性格倔,不愿与人接触交流。我们沟通无数次了,他就不愿去上学。”小凯的父母在谈话中表示。
如何帮助这个孩子?康玉制定了很多方案,利用午休和下班时间,经常到小凯家里看望他。在康玉的耐心开导下,渐渐地,小凯解开了心结,向康玉倾诉了他内心的想法,并表示今后会按时去学校。
五指山市法院积极延伸审判职能,对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精准实施“点对点”“一对一”帮教,帮助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重返校园,回归社会,照亮他们“回家的路”。
“我们帮教的学生共有20名,共选派20名干警进行帮教,帮教人员对帮教对象开展‘点对点’‘一对一’帮教工作。”薛宝龙介绍,该院建立一人一台账,记录帮教未成年人的年龄、家庭情况、心理特征、家庭监护情况等,及时回访调查,掌握帮教对象近期的身心变化、生活状态或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实施帮教。
法官进网格 为青春送上法治“套餐”
近日,五指山市法院立案庭庭长梁艺兰走进网格,为南圣镇的居民宣传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并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在日常开展的送法进校园活动中,梁艺兰结合新闻事件及身边案例进行讲解,把与未成年人保护相关的法律知识穿插其中,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在寓教于乐中不断增强孩子们的法治意识。
依托“党群联络员”机制,将“法官进网格”工作与“护苗”专项行动相融合,通过9名法官、20名法官助理和15名书记员主动对接联系全市73个村(居)委会,构建覆盖五指山市各个乡镇的司法服务“网格辐射”,成为五指山市法院助力“护苗”专项行动的一项重要工作。
五指山市法院毛阳法庭负责人许国海介绍,“毛阳法庭作为基层一线,以‘法官进网格’为抓手,以‘雨林调解工作室’为平台,搭建出全方位、全链条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
五指山市法院融合“法官进网格”工作与“护苗”专项行动,形成无缝对接,将未成年人审判触角延伸至社会“末梢”,有效开展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和犯罪预防工作。
与此同时,五指山市法院成立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充分发挥法治副校长的纽带作用,共有9名法治副校长,以学校为基地,将普法理念融入法治副校长工作,了解对口学校的法治需求,因地制宜开展校园普法宣传,营造良好的法治化环境,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近年来,五指山法院践行“两山”理论,将生态文明建设和人文精神建设有机结合,营造人与自然共生的生态环境,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进一步夯实“抓前端、治未病”诉源治理机制,以服务供给质量、效率和能力水平进一步提升为目标,通过“雨林调解工作室”“法官进网格”“法治副校长+护苗团队”等新机制,着力构筑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格局服务基层治理,进一步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