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杨晓晖)海口市知识产权局近日成功调解一宗知识产权专利侵权纠纷。调解员明确争议焦点,抓住症结,提出解决方案供双方参考,促双方达成一致意见。
今年5月,郭某来到海口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行政裁决立案窗口,称吴某专利侵权,申请行政裁决。
原来,两家是同行,都经营粘鼠板产品。郭某注册了粘鼠板产品的外观设计专利,并生产销售该产品。因发现吴某生产的粘鼠板与自家产品的图案类似,郭某认为吴某侵犯了外观设计专利,要求停止销售。吴某则认为,自家产品原图案只是与郭某的产品类似,不存在故意侵权,况且他们已生产了近20吨半成品,全部报废损失太大。
经研究,海口市知识产权局工作人员认为,该专利纠纷采用调解的方式效率更高,既能有效减轻当事人的时间成本,又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保障权利人的合法利益。在充分评估请求人的合法权益和被请求人的成本后,调解员明确争议焦点,抓住症结,提出解决方案供双方参考。
经过调解员近一个月的调解与沟通,双方最终达成一致意见,郭某给予吴某一定的宽限期,吴某对产品进行整改。双方在《调解协议书》上签名后进行司法确认。
记者了解到,今年2月,海口市知识产权局设立全省首个知识产权行政裁决立案服务窗口,拓宽行政调解案件接收渠道。海口市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行政调解+司法确认”化解纠纷,既充分保障了知识产权行政执法的快捷性,又强化了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的有效衔接,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知识产权的“全链条”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