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中考成绩不理想,先让他上镇里的挖掘机等技能培训课程,等到明年满16周岁了,再根据他本人意愿进入社会工作。”7月3日上午,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法院湾岭法庭庭长刘慧静来到湾岭镇政府,与该镇相关部门负责人商量被帮教的未成年人符胜(化名)的未来之路。
为进一步强化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有效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引导失足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湾岭法庭积极开展“四访五帮”工作,持续开展精准帮教。
■本报记者 王巍 李传敏
寻找有效帮教方案
近日,湾岭人民法庭干警来到4名未成年人家中,进行家访、帮教。
在家访前,帮教干警通过听取当地派出所工作汇报、与辖区民警交流座谈、前往学校走访、与村委会干部以及邻居联系沟通等方式,全方位了解了4名未成年人的家庭生活情况、社会关系、经济来源,以及近期学习和思想动态等方面情况。
“我们将未成年人帮教与监护人家庭教育指导相结合,在与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沟通时,开展有针对性普法帮教工作,同时对青少年的未来给予关注和引导。”刘慧静对记者表示。
中考结束的符胜和已毕业在家的陈青(化名)都是将自己手机卡非法出借给他人,为电信诈骗分子从事诈骗活动提供帮助并从中获利,因此被公安机关处罚教育。
在帮教中,干警一方面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一方面询问其在生活和学习上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的,从中寻找有效的帮教方案。
“刚开始帮扶时,符胜非常抵触,不跟我们说一句话。他今年15岁,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后来经过我们多次耐心地交流沟通、关心他的生活和思想,后来慢慢地,他卸下了心防。他也意识到了,不能通过违法手段获取经济收入。前段时间他主动发微信跟我们说,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他想让我们帮忙找工作。”刘慧静告诉记者,因为符胜还不满16周岁,经过商议,大家建议他等中考出成绩后再做下一步打算。如果考试不理想,可以先安排他参加镇上的公益培训教育。
督促监护人履行职责
今年15岁的陈青跟奶奶一起生活。他的父亲早年病逝,妈妈已改嫁,叔叔偶尔对其进行管教。
在与他沟通时,干警适时地对其进行普法教育,给他讲解了未成年人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典型案例等,引导他增强法治观念,鼓励他继续上学接受教育或参加技能培训教育。在帮扶干警不懈努力后,陈青有所触动。现在,他已经到自己堂哥的饭店里学习厨艺。
“在与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交谈中,我们会督促监护人抓好家庭教育、切实履行监护职责,引导监护人关心孩子的日常生活和行为,及时向帮教干警反馈未成年人的思想动态、不良行为,共同教育、帮助未成年人改正不良行为,纠正不良的心理问题。”刘慧静说,被帮扶的未成年人正处于最需要亲人关心爱护的阶段,作为其监护人应积极履行监护责任,不能对其放任不管。
在此次走访中,帮扶干警还分别向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发放了《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关爱未成年人提示书》,并告知:父母存在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情形的,不仅可能承担被撤销监护人资格等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还将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未成年子女造成他人损害的,根据民法典有关规定,父母作为监护人应当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除了上门走访座谈,湾岭法庭还采取流动宣讲等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开展法治教育。刘慧静介绍,下一步,湾岭法庭将加强与公安、村委会等部门、单位进行协同联动,例如联合开展法治教育巡回课堂等,还将对不良行为未成年人进行分级预防、干预和矫治,多项举措并进,不断优化帮教措施,精准实施帮教,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编织一张法治“防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