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连蒙
“要是我不加入,他们几个就要卖了我的电动自行车。”接受警方审讯时,涉嫌电信诈骗嫌疑人李某讲述自己从“受害者”到“加害者”的心路历程,并为自己的无知忏悔。
近日,海口市琼山区频频发生儿童电话手表被盗被抢案件。6月11日至17日,海口市公安局琼山分局打击“盗抢骗”手机卡专案组(以下简称专案组)相继打掉同类型“盗抢骗”手机卡犯罪团伙5个,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28人。
报警
多个小区发生儿童电话手表电话卡被盗案件
“警官,我要报警,我家孩子的儿童电话手表被偷了。”6月初的一天,家住琼山区宝泰温泉花园的吴女士(化名)半夜急匆匆拉着10岁的儿子小周(化名)到海口市公安局琼山分局凤翔派出所报警。
吴女士回忆,小周晚饭后常去楼下找小伙伴玩。小周当天约19时戴着儿童电话手表出门,21时20分许时回家时未戴回来。
“他说下楼和几个刚认识的大哥哥一起玩,大哥哥借儿童手表打电话后就都不见人了。”吴女士焦急地说:“小周跟我们说时支支吾吾,我们担心是不是被人霸凌了?”
出警后,民警在小区一处草丛里找到小周的儿童电话手表,里面的电话卡已被拿走,民警立即调取小区的监控视频进行查找。
出于职业敏感,民警将当天下午发生在附近的福祥家园小区的一起相似案件放在一起研判分析。
“福祥家园那起案子中,也是手表没丢,但卡丢了。”海口市公安局琼山分局反诈中心民警王安旺介绍,他们调取了小区视频画面,发现有三名年轻人进入小区找受害人小李(化名)一起玩耍。在玩闹之际,一名男子将小李的儿童电话手表取下,从身后递给另一名男子,该男子在手上操作一番后,又将手表还给与小李玩闹的男子。给小李戴上手表后,三名男子一同离开小区。
小李母亲在收拾文具时,发现小李的电话手表里的电话卡没了。在母亲追问之下,小李才透露和3个大哥哥玩时手表被拿走过,并表示他们虽不在小区居住,但一起玩了几天。小李母亲恍然大悟立即报警。
“会是同一伙人作案吗?”王安旺和同事逐帧分析画面并研判嫌疑人踪迹,发现两起案件虽非同一团伙,但在当天22时许,两伙人竟在案发的两个小区附近会合了。
深挖
打掉5个手机卡犯罪团伙带破50起案件
根据线索,警方迅速锁定到两团伙的嫌疑人信息。由于嫌疑人居住较为分散,抓捕组立即分为若干小组,联合辖区派出所统一收网,迅速将两团伙成员一网打尽。
审讯时,嫌疑人李某称自己平时经常跟团伙里几名年轻人一起玩,由于自己性格比较软弱,时常被他们排挤。他们没有稳定工作,但花销却很大,钱用完后,他们打起了李某的电动自行车的主意,表示要拿去卖钱给大家一起花。
“我极力反对后,他们就提出去偷小孩子电话手表的电话卡卖钱。”李某称,他知道这样不好,但如果不加入,自己的电动自行车就会保不住,思考再三后才答应配合他们。
据嫌疑人供述,他们已经在小区踩点多日,下手的目标为无家长看管或独自玩耍的小孩。选定目标后,他们会以“大哥哥”的人设出现,三个人一起打配合,两人用玩烟卡等游戏吸引孩子的注意,一人望风。一起玩几天后,孩子们和“大哥哥”熟络后,他们便开始下一步行动。
“我们其中一人会假装有急事要用电话,有的孩子比较好说话,会主动解下手表借给我们。”嫌疑人介绍,望风的人这时会加入继续陪孩子玩,假装打电话的人则背过身迅速取出电话卡。得手后,三个人会立即离开现场。若遇到防备心较强的孩子,他们会跟孩子玩一些有肢体接触的游戏,在拥抱或者举高的瞬间,顺手解下孩子的儿童电话手表,盗走电话卡。
经审讯,警方得知两个团伙的成员经常聚在一起玩,其中就有收卡人员徐某(化名)。警方顺藤摸瓜,将徐某抓获。
据徐某交代,他负责通过网络对接上家和分配赃款,只需要一根数据链连接两部手机,就能够和“境外”客服对接,以此协助境外团伙实施诈骗行为。
经深挖,另外三个犯罪团伙的踪迹也浮出水面,警方在5天内将他们一网打尽。
“蹲小区太耗时间,选择在学生放学时段,直接去学校附近的小巷子守着。看见孩子走近,便三五成群围过去叫他们拿电话手表,取完卡再还给他们。”嫌疑人王某介绍,收卡人员按小时给报酬,每张卡大约能挣300元至500元。起初他心里还有点忐忑,但后来发现来钱太快,就收不住手了。他所在的团伙已经作案14起,获利超5000元。
最终,警方根据线索串并,带破50起案件,有力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目前,案件仍在进一步办理中。
“儿童电话手表在功能上与普通电话手表并无太大区别,都具备拨打电话和定位等功能,但儿童电话手表的使用者通常是未成年人,属于弱势群体,他们的防备心和安全意识相对较弱,容易成为诈骗分子的目标。”海口市公安局琼山分局反诈中心负责人刘鸿儒介绍说,他们下一步将会联动辖区派出所,加强警校联合,共同预防和打击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