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连蒙 田春宇
“项目的第一次征地补偿款通过打官司都分到了,第二次却又把我们排除在外,这不合理。”5月5日,曾准备与村里其他外嫁姐妹联名信访的海口市琼山区云龙镇东江村外嫁女张艳(化名)坦言,是“三调+法律监督”联动机制,才让事情有了转机。
张艳口中的“三调+法律监督”联动,是云龙镇今年来推动信访法治化工作的重要抓手,即人民调解(“法律明白人”调解)、行政调解(妇联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与云龙检察室法律监督机制。作为省信访工作法治化试点之一,云龙镇积极探索多元化矛盾化解机制,运用“三调”联动预防化解矛盾成效初显,成为该试点推进信访法治化中“预防法治化”的重要体现。
“三调+法律监督”联动
助外嫁女拿到征地补偿
2021年,南渡江龙塘大坝枢纽改造工程项目启动后需征地。土地征收补偿完成后,东江村召开村民小组会议决议土地征收补偿款分配方案时,将外嫁女及其子女排除在外,严重损害了外嫁女的合法权益。得知情况的外嫁女纷纷返回村里,与村小组讨权益。
村干部、“法律明白人”占兴文第一时间介入进行调解,但效果不理想。
“村民们的意见是外嫁女户口虽然在村里,但是未实际居住在村里。村民难以知道外嫁女在婆家是否享受过此类村集体资金分配,是否存在‘两头占’的情况,更难以接受的是,跟随外嫁女落户的子女也要分征地款。”占兴文知道问题症结,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户口在本村的外嫁女以及其落户本村的孩子,都属于村集体成员,因此有合法分配的村集体资金的权利。
近年的乡村普法工作基础扎实,对于部分村民懂法却想不通的情况,可以采取“新”办法。
“涉及外嫁女权益的矛盾纠纷,云龙镇建立了与云龙法院、云龙检察室信访信息互通衔接机制,加强与司法行政机关、妇联组织协作,运用‘三调’(人民调解讲情、行政调解讲理、司法调解讲法)联动经验,多元化解矛盾。”云龙镇政府工作人员冯学达说,随着“三调”联动调处介入,村民终于愿意坐下来与外嫁女沟通协调。
“调解的精髓是释法明理,让村民了解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冯学达说,经过多次调解,最终达成调解协议并进行司法确认,该笔款项在今年3月15日之前,已向符合条件的14名外嫁女及其6名子女发放完毕。
推动信访法治化
“预防法治化”先行
近年来,外嫁女征地补偿款问题是农村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
在云龙镇镇委副书记、政法委员何运吉看来,云龙镇协调多部门运用“三调”联动机制依法依规妥善解决问题,是信访法治化中“预防法治化”的重要体现。
“我镇联合云龙法庭、云龙检察室、云龙司法所,帮助14名外嫁女及其6名子女获得征地补偿款9.2万元,加入农村经济合作社4人次,减少了外嫁女的维权成本和时间,可以说前端预防取得一定成效。”何运吉介绍,“三调”联动机制在化解农村地区矛盾、提升基层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能力水平方面起到较好效果,他们在审核把关方面加大了力度,责令改正涉及损害妇女儿童权益的集体资金分配方案,拒不改正的分配方案不予备案,从源头上避免外嫁女征地补偿款问题发生。
“经过这次镇政府和其他工作人员的调解,结果挺满意的。”张艳说,“要相信法律一定能给我们一个公平公正的结果。”
“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涉及多方面,其中‘预防法治化’是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云龙镇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症下药’,积极探索当地的信访法治化的工作措施,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海口市琼山区信访服务中心主任陈明壮表示,琼山区将继续高位推动,强统筹细谋划,不断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群众诉求,坚持探索创新,深化“三调”联动机制常态长效,推动建设高效便民的“云龙镇法治服务一条街”,让基层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能力水平实现再提升,为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提速提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