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晓晖
近期,小学生群体中出现了一种新的风潮——玩“烟卡”。“烟卡”是由废弃烟盒制作而成,小孩子们把各式各样的烟盒盖撕下来,折成长方形卡片,双手合拢,以空掌心击拍地面,烟卡被掌风击中翻面就算赢。不仅如此,小孩子们还会根据香烟价格,将“烟卡”分为不同等级。
那么,风靡小学生群体的“烟卡”该“疏”还是“堵”?买卖“烟卡”是否涉嫌违法?3月28日,法治时报记者就此进行了走访调查。
“烟卡”从哪来?
有的学生从便利店购买
3月28日13时许,在海口市美兰区潮立方的小吃街里,学生小标将“黄鹤楼”的烟盒盖撕下来,规整地将其折成长方形,并放入小盒子里收藏。小标的盒子里放了10余张“烟卡”。他说有的是从便利店买的,有的是大人抽完烟后送给他的。
吃完小吃,小标走进一家便利店,询问老板是否有“烟卡”卖。老板回应说:“昨天有,今天不卖了。”
14时许,正值上学时段。在白龙小学校门口处,6-8名学生聚集在一起,只见他们拿出各自的“烟卡”,蹲在路边进行“比拼”。
记者通过某网络购物平台搜索了关键字“烟卡”,发现“烟卡”以10个、50个、100个等数量分批售卖,价格在5.8元至89.9元不等。
卖“烟卡”是否违法?
私自印刷涉嫌商标侵权
如今,“烟卡”风靡校园的现象引发了社会关注。为杜绝买卖“烟卡”行为,3月27日,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美兰分局博爱市场监管所执法人员在辖区开展检查,发现部分商家仍在卖“烟卡”,对于销售“烟卡”行为,执法人员立即责令其整改,并当场下架处理。
“‘烟卡’无论是从烟盒上剪下来,还是仿制,都不能向未成年人销售。”执法人员表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售卖烟草、烟草制品或烟草标识的产品,均需要相关资质。
3月28日16时许,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美兰分局和平南监管所组织人员,对市第三十四小、白龙小学等校园周边开展买卖“烟卡”专项检查行动。
在检查过程中,白龙小学附近不少商家承认,此前,店里确实有卖过“烟卡”,后来看到网络上“烟卡”引发的争议,知道了买卖“烟卡”的行为不可取,便将“烟卡”下架处理。
“以前卖‘烟卡’的时候,有些是从网络上进货,有些则是从其他供货商处进货。”白龙小学附近一家文具店老板说。
“如果进货的‘烟卡’是印刷品,那么厂家就是擅自使用商标,涉嫌商标侵权,商家也要负法律责任。”在检查的同时,执法人员还向商家科普相关的法律知识,告知其相应的法律后果。
该不该玩?
家长看法不一
那么,面对学生沉迷“烟卡”的行为,家长又是如何看待?记者经采访了解到,家长持有不同看法。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玩“烟卡”总比沉迷网络好,有的认为影响学习,应该阻止玩“烟卡”的行为。
“我邻居家的孩子沉迷玩‘烟卡’,回到家里也不写作业,还拿去学校,在课堂上和同学一起玩,不仅干扰课堂秩序,还影响学习。”对于学生沉迷“烟卡”的现象,海口市民钟女士认为,必须制止这样的行为。
钟女士告诉记者,近日来,她发现自家小区里一些高年级的孩子,总是带着低年级的孩子玩“烟卡”,自家孩子竟然因不会玩“烟卡”而被其他孩子孤立。
“本来公共场所都呼吁禁烟,孩子也没有吸烟意识,而现在六七岁的孩子对香烟如数家珍,那是不是无意识地给孩子灌输吸烟的意识?以后如何教导青少年禁烟?”对于孩子未来的健康发展,钟女士表示十分担忧。
何先生则是对卫生问题感到担忧。“我小孩子跟我说,他们可以从‘烟卡’的气味中,闻出哪些是真‘烟卡’,哪些是假‘烟卡’。”何先生说,有的学生为了捡到真“烟卡”,不惜去垃圾桶里翻找。
然而,也有部分家长表示,没有必要小题大做。
“‘80后’‘90后’的童年也有类似的玩具,玩‘烟卡’总比沉迷手机、短视频、网络游戏好一些,没必要去扼杀孩子们的爱好。”家长吴女士说。
是“疏”是“堵”?
老师建议家长应有效陪伴
为什么孩子们喜欢玩“烟卡”?引发社会争议的“烟卡”到底该不该玩?
海南省海口技师学院心理老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符彩霞认为,“烟卡”游戏之所以流行,原因有两点,一是趣味性,由于小孩子的天性是“爱玩”,因此“烟卡”游戏可以让孩子们为之着迷;二是从众心理,不少孩子看到同学们都在玩,出于好奇,也会参与其中。
“‘烟卡’本质上是个游戏,当孩子表现出对‘烟卡’游戏的热衷时,家长不必过分紧张,可以通过有效的沟通、积极的陪伴,了解孩子对于这个游戏的态度,一旦发现不当行为,应及时制止与引导。”符彩霞说,家长在休息时,启发孩子尝试用其他卡牌替代“烟卡”一起玩耍,也可以通过陪伴孩子阅读、运动、户外活动等形式,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
符彩霞表示,在成长的过程中,玩“烟卡”会成为部分小学生的一种同伴交流方式。尤其是在6-12岁,来自同伴的认可逐渐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越来越重视的社会关系,孩子认为只有趋于和身边人一样拥有类似的东西,才能得到同龄人的认可。
为此,符彩霞建议,作为家长应该从孩子的想法和需求入手,进行善意的引导和帮助,一方面,让孩子充分认识到“烟卡”游戏背后的危害,特别是香烟对身心健康的危害,另一方面,切忌当众批评或用粗暴方式指责和惩罚孩子的行为。此外,要加强家校携手,学校可通过主题班会等活动加强教育引导,让孩子明白玩“烟卡”的不良影响,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