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覃创源
“太感谢了,没想到这么快就拿到被拖欠的工资。”3月20日上午,海口市龙华区司法局城西司法所成功调解了一起欠薪纠纷,申请人吴女士和李先生在调解室里一边数着手里的钱,一边面露笑容说。
在城西司法所调解室里,除了司法所工作人员和双方当事人,还有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王磊。他正开展“我陪群众走流程”活动,以普通群众的视角,现场体验了人民调解工作从案件受理到履行调解协议的全流程。
现场体验
20分钟调解一起纠纷
当天上午8时30分许,王磊一行刚走进城西司法所,就遇到前来申请调解的几名当事人。在详细了解矛盾纠纷线下受理流程后,王磊走进调解室并在一旁坐下,认真地听了起来。
“老板拖欠我们1月份工资和加班费。我们多次找她。她一直拖着,还说要扣钱。”
“你们迟到旷工2次,按照约定一次扣300元,每人我只能给4200元。”
“扣600元太多了,我们不认可。”
……
看到双方当事人越说情绪越激动,司法所工作人员一边安抚双方当事人,一边详细询问具体情况,就纠纷的分歧点耐心析理说法,进行调解。
20分钟后,经司法所工作人员调解,双方当事人就数额达成一致,并签订了调解协议。赵女士当场支付欠薪款9000元,纠纷得以顺利解决。双方对调解结果均表示满意。
“你对这个调解流程,感觉顺畅不顺畅?对我们的服务满意吗?”王磊询问。
拿到钱后,申请人吴女士脸上露出了笑容:“非常顺利,比打官司快多了。上次来咨询后,司法所工作人员帮我们约了今天一起来调解。没想到签好调解协议,当场就拿到钱了,很省事。” 她还为司法所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点赞。
被申请人赵女士表示:“虽然有一点小分歧,但我对他们俩的工作质量还是认可的,以后有机会还要继续合作呢。就是不知道他们愿不愿意?”说罢,赵女士看向一旁的吴女士和李先生。
赵女士的话音刚落,吴女士相视一笑,也大方地表态:“你请我,我就来!”
纠纷被顺利化解,调解室里的氛围也轻松起来。
体验“24小时法律超市”
了解线上申请调解
王磊还体验了“24小时法律超市”自助服务终端机线上申请、法律服务查询等功能,向城西司法所负责人了解劳资纠纷类调解案件的特点、难点、占比等情况,对新时代“枫桥式”司法所创建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城西镇项目多,劳动争议多,金额普遍不大。为了更方便解决这些小矛盾、小纠纷,我们做了不少努力。”龙华区司法局局长文光利介绍,城西司法所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和为贵,致力打造“法治龙华、和谐城西”新样板,构建“1+N”多元解纷体系,打造城乡“半小时调解服务圈”。
“群众可以通过自助服务终端机等,线上、线下多种渠道申请调解。”文光利介绍,除了让群众到司法局接受调解,该所还设有戏台边调解室、榕树下调解室、车轮上调解室等,真正把调解送到群众家门口,把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
据了解,“我陪群众走流程”活动是我省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重要举措。下一步,针对“我陪群众走流程”活动过程中发现的调解员业务技能和专业素养不够强、调解工作社会知晓率不够高等问题,省司法厅将研究制定相关整改措施,进一步加强调解员业务技能培训和宣传工作力度,不断提升调解工作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打通基层法治建设“最后一公里”,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