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敏
为了祛除脸上的斑点,海口市民陈女士在一家美容店看见“半年涂抹,专业淡斑。”的宣传后,花费8000元购买祛斑服务,最后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在脸上留下了疤痕。美容店推脱责任拒绝赔偿,身心受伤的陈女士向法院起诉。
案情:消费者花8000元祛斑无效起诉索赔
27岁的陈女士眉清目秀,唯一的遗憾就是脸上有些斑。为了让面部白净,陈女士到海口一家主打祛斑的美容店做美容。陈女士与美容店签订《祛斑协议》,约定美容店为自己提供祛斑服务,治疗期限为半年。签订协议当日,陈女士支付祛斑费用1000元,随后又向美容店工作人员支付7000元,共支付祛斑费用8000元。
美容店承诺:因个体差异和环境条件不同,客人可能会产生不同的修复时间,坚持使用内调和外涂产品基本消失,但恢复时间和程度有一定差异,不能擅自使用其他美容院的产品乱用药,否则后果自己负责。在遵守以上顾客所需的前提下,如因个体差异祛斑无效免费重做,如重做后无效则退还本次所收数额。祛斑收取技术费、可终身免费做技术,不包括今后使用产品的费用。
此后,陈女士在该美容店内陆续接受祛斑项目服务,并使用美容店提供的相关产品。不料,在实施祛斑服务项目后,陈女士面部斑点问题没有改善,反而更加严重。其间,陈女士向美容店反馈,对方以后期“要控制色素、会想办法淡化”等为由,让其不用担心。经美容店调整治疗方案后,陈女士面部斑点问题仍无明显改善。2022年9月18日,陈女士至海南某医疗美容院进行治疗,支出2500元。
美容险“毁容”,陈女士找美容店讨说法。美容店以换了老板,之前签署的协议治疗方案无效,要重新收费为陈女士制定治疗方案为由,拒绝退款及赔偿。在陈女士维权过程中,美容店已注销。陈女士向海口市龙华区人民法院起诉,要求美容店经营者郑某林退还8000元治疗祛斑费,并赔偿后期修复费用为治疗费用的3倍共2.4万元。
法院:主张商家欺诈证据不足,仅退还8000元祛斑费
海口市龙华区人民法院审理认为,陈女士与美容店签订的《祛斑协议》,系双方意思表示真实,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合法有效。《祛斑协议》约定:“在遵守以上顾客所需的前提下,如因个体差异祛斑无效免费重做,如重做后无效则退还本次所收数额。”陈女士已向美容店支付了祛斑费用8000元,而美容店提供的祛斑服务无明显效果,经调整后,陈女士面部斑点问题仍没有改善,现美容店已闭店注销。根据《祛斑协议》协议,美容店应向陈女士退还祛斑费用8000元。
陈女士认为美容店诱导性消费,存在欺诈消费者行为,主张3倍惩罚性赔偿。法院认为,欺诈行为是指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中,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为。该案中,陈女士称美容店向其保证面部斑点可完全去除,但《祛斑协议》中并无该约定,且陈女士未提交美容店作出相关保证面部斑点可完全去除的证据。《祛斑协议》载明:“如因个体差异祛斑无效免费重做,如重做后无效则退还本次所收数额。”由此可知,陈女士应知晓确实可能存在着个体差异导致祛斑无效。尽管美容店在祛斑服务期间向陈女士表示后期会有效果,但未向陈女士保证能达到根除效果,据此无法认定美容店采用虚假或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陈女士。且陈女士提供的转账凭证无法证明海南某医疗美容院的收费行为系经美容店授意,亦未举证该美容院与美容店已合并,故在海南某医疗美容院的治疗费用无法来证明与该案有关。故陈女士主张3倍赔偿证据不足,法院不予支持。
法院认为,因美容店现已注销,郑某林作为美容店经营者,应当对承担美容店对陈女士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法院判决,郑某林向陈女士返还祛斑费用8000元;驳回其他诉讼请求。
律师:医美机构如有欺诈故意,可采用惩罚性赔偿规定进行诉讼
近年来,美容行业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为“美”付费,因医疗美容引发的纠纷,不少求美者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要求医疗美容机构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海南终确律师事务所律师陈巧认为,人民法院是否支持惩罚性赔偿,关键在于认定医疗美容机构是否存在“欺诈”。
陈巧介绍说,医美机构具有欺诈的故意,即明知自己告知虚假情况或者隐瞒真实情况会使得广大消费者陷入错误认识,而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例如:超出经营范围、超出资质提供医美服务;使用虚假广告对医美服务进行宣传,误导消费者;使用质量不合格或来源不正当的医疗产品;服务过程中存在隐瞒、误导;主诊医生不具备独立实施医疗美容项目的条件等。
医美机构将欺诈故意表示于外部,实施欺诈行为,即在自身有欺诈的想法后,仍作出了相应的欺诈行为;广大消费者因欺诈而陷入错误认识,即广大消费者因为医美机构的误导而认为实施医美行为确能达到其宣传或承诺的效果;广大消费者基于错误的认识作出了意思表示,并实施了民事法律行为,即广大消费者向医美机构支付了服务费用,进行了相关的医美项目。以上几点是医美机构的服务行为构成欺诈的重要条件,也是法院裁判该案件是否适用惩罚性赔偿规定的重要因素。建议广大消费者要注意保留相关证据,在分析过具体情况后,维权时可以采用惩罚性赔偿规定进行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