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串串清晰而坚实的脚印,一个个平凡而动人的故事,深深地烙在一代又一代美兰人的心中,开山辟路、垦荒造田、披荆斩棘,我们曾经无怨无悔默默地一路走过……向着明天更加璀璨的美兰,我们走在大路上……”
这是节选于海南省美兰监狱2007年元旦联欢会的诗歌《美兰 前进 前进》。七十载风雨无阻,七十载硕果累累。一代又一代美兰监狱人践行“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监狱工作方针。风雨兼程,励精图治,它饱含着老一辈监狱人创业的艰辛与泪水,见证了几代美兰监狱人的青春与梦想……
开垦 几代人筚路蓝缕凝聚奋进力量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美兰监狱的历史,是一部有血有肉的奋斗史。
1953年9月,罗牛山劳改支队始建于原琼山县三江镇境内,为海南行署公安局第五劳改大队,后改为劳改就业场,主要安置刑释人员,建立“就业新村”。
“没有交通工具就靠两条腿走。”经历过这一阶段的教育科原科长,如今已92岁高龄的潘正琦回忆道,鞋子经常几天就走坏了,那是一段艰苦的时光。
岁月如歌,历经时代变迁后它迎来全新发展契机。
1982年12月17日“罗牛山农场交接领导小组”成立。
这一时期的接棒人是建场筹办领导小组组长韩萱元(建场—2000年12月20日任美兰监狱第一任监狱长),包括韩萱元在内的11名干部和27名职员开荒种田,修路盖房,为美兰监狱的建立打下牢固“地基”。
经过一年多交接工作,1983年4月,原“广东省罗牛山劳改队”(以下简称劳改队)正式挂牌复办。
“白手起家很难,但想到‘家’将由我们这代人开始创建,就浑身充满干劲。”韩萱元回忆,当时“家”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那就先把房子盖起来。
“卷起裤腿就是干。”如今82岁的韩萱元忆起那段峥嵘岁月,眼中饱含深情:“那时候全部人‘泡’在工地上。压力很大,那也不怕!老同志在前面带,小年轻跟着冲,工地一天一个样,高兴啊!”
崭新的办公楼和民警宿舍拔地而起,第一代民警职工有了自己的家。
1988年5月移交海南省司法厅劳改局,改称海南省罗牛山劳改支队(以下简称支队)。这一时期,涌现出一批踏实肯干的年轻骨干。
1988年从原广东省劳改工作学校毕业后,潘政便被招聘为支队三中队(监区的前身)的一名干事。
“我们一批7个人,从广州坐轮船回来。”潘政介绍,自己在警校学的是劳改专业,憧憬着未来,为家乡建设做贡献。
从码头被接回支队后,潘政便和队友们紧锣密鼓地培训。
“那时候任务很重啊,既要做好对服刑人员的监管,还要争分夺秒继续搞基础建设,企业管理模式下必须要先解决民警和服刑人员的生活问题。”如今已86岁的原罗牛山热带作物场副场长王仕椿说,面对经济与生活的困境,老一辈美兰人大胆开拓,从单一生产项目转变为多样化的产业结构,充分调动各中队的生产积极性。
种胡椒、种橡胶、农田水利、机场码头,到处都是他们的身影。
“最难熬的是割胶,一般都在凌晨四五点,摸着黑,开着手扶拖拉机就出发了。”戴着草帽,穿着胶鞋劳作的往事一幕幕涌上潘政心头。
两年后,“小潘”成了“潘师兄”,“传帮带”的品质代代流传。
1990年7月符晓斌从海南省农业学校毕业后考进了罗牛山劳改支队。
“体能、射击、政策……岗前培训内容很丰富,转正后马上就分到基层中队,当时‘潘师兄’已经是管教了,手把手带我。”符晓斌回忆道,由于白天需要外出干活,经常在夜晚开会。
让符晓斌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年台风天,狂风骤雨,在对一名服刑人员的表现是否符合减刑标准进行讨论时,会议开到一半突然停电了,大家摸黑拿出蜡烛,点着蜡烛接着讨论。
烛光照着大家的脸,大家当场找文件来比对,激动时也拍过桌子。
“一直到讨论出结果才散会,黑天路滑,大家互相扶着,复盘着刚刚讨论的内容,挤在伞里回宿舍休息。”符晓斌说道,工作上有分歧丝毫不影响生活上做朋友,彼此心中亮堂堂。
发展 “尚学、务实、创新、奉献”铸警魂
经过开拓阶段的支队愈发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向着更高的目标奋进。
1994年11月,支队更名为海南省罗牛山监狱。2003年4月因监狱布局调整从原址三江关押点全部搬迁至美兰关押点,2004年2月,更名为海南省美兰监狱,是目前全省押犯规模最大的一所中度戒备监狱。
2004年至2006年间,在省司法厅、省监狱管理局党委的大力支持下,美兰监狱逐步完成了从原址罗牛山关押点到美兰关押点的搬迁,民警的工作、生活、学习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美兰监狱党委紧紧抓住这个阶段的队伍特点和民警需求,提出了“文化育警”的工作思路,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
“人因思想而伟大,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时任监狱党委书记、监狱长高晓成认为,这一时期的监狱发展,需要以文化建设为“纲”,“文化育警”方能更持续、更长久。
“爱读书、爱学习,做正派的人,前进的道路上才能所向无敌。”时任监狱党委副书记、政委薛高扬坚信,通过“文化育警”能打造监狱难能可贵的精神。
“当时班子决定从‘搭建一个载体’‘建立一套制度’‘筑牢一条防线’‘打造一个家园’四方面着手。”时任监狱党委委员、政治处主任翁书朗介绍说,这是班子共同总结的经验做法,并与时俱进延续至今。
搭建一个载体。美兰监狱从塑造精神、培养作风、提高修养、营造环境、强化教育等方面入手,以各种文化活动为载体,用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陶冶民警情操,振奋队伍精神,激发民警潜能。
从2005年开始,监狱每季度组织读一本好书、开展一次读书会、举办一场交流研讨。每年举行迎春晚会,每年开展一次摄影绘画书法展览,每年举办一次民警职工全员运动会,极大丰富了队伍精神文化生活。与海南省图书馆协商在监狱建立“流动图书站”。
“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高晓成印象最深刻的是2005年党委班子在联欢晚会上一同唱着《我们走在大路上》,在慷慨激昂旋律的带动下,干警们跟着合唱,热泪盈眶地鼓掌,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仿佛还在眼前。
建立一套制度。监狱党委坚持“外抓基础、内抓规范”,促进监狱工作由经验型、粗放型向法治化、规范化管理转变。2004年,编印第一版《海南省美兰监狱工作制度汇编》,通过开展“管理年”活动,规范了监狱工作岗位设置和各项业务工作标准。为强化制度落实,2006年,开始制定实施《海南省美兰监狱民警岗位量化考核办法》,全面加强绩效管理和岗位目标管理。
筑牢一条防线。监狱坚持把职业道德教育和廉政文化教育作为新民警培训的第一课。邀请海口市检察院检察官给科级领导干部上好预防职务犯罪讲座,推行狱务公开,聘请执法监督员,组织开展廉政歌曲学唱,做到廉洁标语上墙,将廉政教育融入文化建设。创新开展正科级领导干部“廉内助”交流活动,积极探索廉政动态管理新模式,鼓励民警家属做好勤政廉洁家庭的“加油站”“监督员”和“守门员”,坚持严管厚爱,监督关口前移,抓早抓小抓苗头。
打造一个家园。监狱党委注重营造“家”的感觉,认为要把“家”建设好,就要凝人心,聚人气,以深切的关怀,撑起温暖的“爱”。2001年,监狱成立“民警职工关爱基金”,民警职工因重大疾病可以申请补助。积极解决民警住房、子女入学等问题。每逢干警职工家里遇到大事,监狱工会第一时间进行慰问。
在文化育警的过程中,监狱不断用“尚学、务实、创新、奉献”的监狱文化核心价值理念铸警魂,取得累累硕果。
2003年至2010年,监狱民警共荣立“优秀青年卫士”4人次,荣立个人三等功56人次,受省厅以上表彰的先进个人226人次。监狱先后获得“全国监狱系统减刑、假释、保外就医工作先进单位”“全国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活动先进单位”“全国四五普法先进单位”“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单位”“监狱劳教人民警察岗位大练兵活动先进单位”“全国监狱劳教工作先进单位”和海南省“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海口市“花园式单位”“卫生先进单位”、2004至2006年连续三年获得省司法厅“集体三等功”、2007年荣立“集体二等功”等二十多项荣誉和称号。
展望
奋楫扬帆续写美兰监狱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时光的齿轮让新一代美兰监狱人立于潮头,用心谱写新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美兰监狱历届党委领导班子坚持政治引领,党建先行的工作思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强化全面从严管党治警工作责任,全体干警政治忠诚不断筑牢,理想信念更加坚定,不断涌现出一批爱岗敬业、履职尽责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监狱工作取得了长远发展。监狱连续20年实现监管安全“四无”目标,连续26年实现生产安全。2005年以来,监狱先后16次被司法部、省司法厅、省监狱管理局授予荣誉称号,民警受省部级表彰15人次。2015年,该监狱被司法部授予集体一等功。
近年来,美兰监狱积极探索服刑人员教育改造工作方式方法,严格落实“5+1+1”教育改造模式,把教育改造工作渗透到服刑各环节,充分发挥教育改造治本作用。
美兰监狱党委书记、监狱长陈钊鑫介绍说:“我们通过狠抓行为规范养成,严肃监管改造秩序,推行服刑人员互监组管理,开展‘一区一品’监区文化建设,通过亲情帮教、法律援助、心理辅导等活动,激励服刑人员树立改造信心,早日改过自新。此外,还加强服刑人员个别教育,多项教育改造和心理矫治成功案例被司法部采用。”如今,美兰监狱在全省监狱系统率先成立出监教育监区,定期开展职业技能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帮助服刑人员掌握一技之长,培养服刑人员“热爱劳动、重塑自我”的理念,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为刑释后就业打下基础。
美兰监狱大力推动服刑人员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案件实质化审查,完成由“审批式”向“办案制”、由“文书审查式”向“证据链审查”、由“刑罚执行部门承办”向“多部门合力办案”转变,不断规范执法行为,确保案件办理公平公正。
陈钊鑫表示,全体民警辅警职工要充分学习美兰监狱的历史沿革,感悟把握美兰监狱的底蕴;要保持着“空杯”的心态,观察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在监狱成立70周年的时间节点,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找准历史坐标,讲好美兰故事,打造规范化、专业化、社会化的海南监狱工作标杆,建设展示自由贸易港监狱高质量发展的窗口,在新征程上用实际行动绽放青春之花,书写美兰监狱的未来篇章。
(连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