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连蒙
“我在这里一切都好,民警也很关心我。再过几个月,我就要出狱啦。以后每个节日,我会好好陪你们。”9月29日,海南省美兰监狱四监区服刑人员林某通过亲情电话对家人说,“我一定踏踏实实改造,不辜负你们对我的期望,不辜负民警对我的教导。”
这是中秋、国庆期间,省美兰监狱服刑人员拨打亲情电话的场景。在这一方高墙里,这些服刑人员是怎么过“双节”的?监狱民警如何守护平安?法治时报记者走进省美兰监狱,了解高墙里的“双节”。
借传统节日
引导服刑人员学会感恩
9月29日10时许,记者走进省美兰监狱四监区。在民警的组织下,服刑人员集体学习传统文化知识。下课后,他们参加了拨打亲情电话活动。
“亲情的感召是对服刑人员最大的帮助。根据安排,我们在课后组织拨打亲情电话活动,服刑人员与家人通话,了解家里情况,缓解相思之情。”四监区监区长顾东宇介绍,除此之外,当天还有节日座谈会、文体竞赛、吃月饼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辅助教育活动,帮助服刑人员放松身心。
记者注意到,排队拨打亲情电话时,很多服刑人员非常关心家里的老人和小孩。当得知家中一切安好时,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笑容。
在服刑人员打完亲情电话后,民警逐一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通过谈心的方式再一次解开他们的心结、缓解他们的情绪。
“监狱是特殊的‘学校’,我们在传统节日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引导服刑人员重视亲情、学会感恩。”顾东宇介绍,活动中,民警会引导服刑人员把对亲人的思念转化为改造动力,让他们改过自新,争取早日回归社会。
谈话帮扶
疏导部分服刑人员心理
“中秋节刚过,少部分服刑人员比较难开导。”10月1日清晨,四监区教导员曹旭向记者介绍,这部分服刑人员无会见、无汇款、无信件,看到其他服刑人员有家人的慰藉,难免情绪会有波动。
今年50多岁的周某从未成家,其父母离世后,唯一的亲哥哥几年前也离世了。临近刑满释放,看到其他服刑人员有情感寄托和期待,周某很羡慕,也感到落寞。做过不少服刑人员思想辅导工作的曹旭很快发现了周某波动的情绪,于是对他进行谈话帮扶。
在曹旭一句句暖心话语后,周某敞开了心扉,对曹旭说出内心的想法:“团圆的节日,我却连个家都没有,也没有人来看我,所以有些难过。”
曹旭表扬了周某这些年在监狱的改造表现,鼓励他要做一个内心强大且善良的人。曹旭鼓励周某说,高墙外的生活节奏很快,机会也很多,美好的生活是靠双手拼出来的,凭借这份积极的态度,刑满后不愁找不到一份踏实的工作,等安定下来再成个家。
经过曹旭的开导,周某慢慢化解了自己的落寞情绪,感谢曹旭一直以来的关心,表示对未来充满期待。
服刑人员心怀感恩
是民警最好的礼物
曹旭告诉记者,民警一进入监管区,职业本能会让他们变得“敏感”起来。
“对节假日、天气等各种因素都要敏感,任何一环都很可能导致服刑人员情绪波动,从而产生安全隐患。”曹旭说,他从警10年来,每个中秋、国庆节都在岗位上度过,真切感受到了这份责任的重大。
“越是过年过节,民警们在岗位上就越忙碌。老民警在节前一段时间会组织服刑人员谈话,一次又一次地开导他们。我从不知道怎么去引导到现在熟门熟路,要特别感谢带过我的师傅们。原来心理疏导对服刑人员的影响可以这么大。”曹旭跟记者分享今年中秋的一份最好的“礼物”。
在中秋、国庆前,曹旭在镇上碰到自己监区曾经的管教对象吴某。
吴某称刑满释放后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虽然累一点,但每天很快乐,如今老婆也和他复婚了,在他最无助的那段时间里,是曹老师一次又一次的谈心谈话,让他一点点从困境中走了出来。
吴某坚持要骑电动车送曹旭去单位,被曹旭婉言相拒。“在生活中遇到曾经的管教对象不是第一次,大马路上也会有人热情打招呼,这让我愈发热爱自己的职业,觉得这份工作能给迷茫的人带来能量,看着他们好起来,这真的是最好的节日礼物了。”曹旭说。
省美兰监狱监狱长陈钊鑫表示,全体民警牢记刑罚执行机关的职责使命,突出节日期间“安全”“关爱”等关键词,教育服刑人员增强改造动力,早日回归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