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我省多地多部门举办系列活动,工作人员针对食品安全、商品真假鉴别、消防产品等方面,为消费者提供咨询服务,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并接受投诉,促进更多消费者知法、懂法、用法,同时推动更多经营者敬法、畏法、守法,维护消费者权益,优化消费环境,提振消费信心。
省市场监管局
设立23个缺陷产品伤害监测点
记者从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我省在重点消费商圈设立首批23个缺陷产品伤害监测点,并于3月15日正式运行。
据了解,建立产品伤害风险监测点,是加强消费品召回管理工作、提升消费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重要举措。在消费商圈设立缺陷产品伤害风险监测点,不仅能及时采集消费者反映的消费品缺陷信息,发挥“哨点”作用,监测产品质量和设计缺陷,还能向消费者普及缺陷产品召回知识,评估产品安全的潜在风险,努力做到早发现、早研判、早预警、早处置,助力产品质量提升,形成质量安全社会共治的良好氛围。
据介绍,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下一步将聚焦民生关切,持续完善缺陷产品伤害信息采集与调查工作制度,进一步拓宽产品伤害信息收集渠道,以儿童玩具、儿童用品、儿童服装、文具、家具、建材、体育用品、智能安防、电器等与消费者工作、生活密切相关产品因质量问题造成人身伤害及财产损失的信息为重点,强化缺陷产品召回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及风险警示,加强产品风险预防,扎实推进缺陷产品伤害风险监测体系建设,切实保障消费者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
儋州市
52批次样品快检结果全部合格
3月13日,儋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执法人员到那大镇红旗市场开展食品安全“你送我检”活动,积极回应社会大众对食品安全的关切,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
当天9时,执法人员在活动现场设置2个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台,对消费者所采购的食材免费进行快检,并现场公布结果。执法人员对市民提供的青菜、豇豆、茄子、畜肉、米面制品等10余种产品共52批次进行快速检测,经过洗脱、提取、测试等专业操作,在15分钟内出示快检结果。在检测过程中,执法人员向群众介绍蔬菜农药残留、瘦肉精、注水肉、硼砂快速检测的方法和原理。
经检测,送检的蔬菜未发现有农药残留超标的情况,畜肉未发现瘦肉精、注水肉情况,米面制品未发现硼砂超标情况,所有样品快检结果全部合格。“面对面”的快速检测,有效增强了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提高了群众对食品安全工作的参与感和满意度。
万宁市
提供商品真假鉴别服务
3月15日上午,万宁市市场监管局联合万宁市委政法委、市司法局、市金融办、市烟草专卖局、市消防应急大队等部门开展主题宣传活动。
活动现场,各单位通过悬挂宣传横幅、设置法律咨询台以及发放各类宣传资料等形式,围绕活动主题,深入宣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及禁毒、防范非法集资等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和能力。同时,活动现场还向消费者展示了假冒伪劣商品,提供商品真假鉴别服务等,多角度向消费者普及消费维权知识,获得广大消费者的一致认可。据统计,此次活动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500余份,解答各类法律咨询300余人次。
海口市美兰区
开展消费者权益日暨禁毒宣传
3月15日,海口市美兰区各镇街分别在辖区开展“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暨禁毒宣传活动。
3月15日,美兰区白沙街道联合派出所、司法所、工会、共青团、妇联、青年志愿者等在锦山里社区居委会开展宣传活动,向大家宣传普及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新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的诸多危害性。
3月15日,美兰区博爱街道联合博爱派出所在博爱南路信用社门口集中开展“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暨春季“禁毒流动课堂”宣传活动。工作人员利用银行客流量大、方便禁毒知识普及的特点,为顾客及工作人员提供禁毒咨询服务。此外,美兰区各镇(街)也以不同方式,开展各式各样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暨禁毒宣传活动。
海口海关
严厉打击跨境电商领域侵权商品
记者3月15日从海口海关了解到,近期,海口海关所属美兰机场海关在出口快件监管现场发现多个包裹存在品名申报错误、商品描述模糊等问题,经开箱查验发现,快件包裹中的商品使用了“LV”“GUCCI”“CHANEL”等多个国际品牌的商标,且商品均存在做工粗劣、标签不全、包装简陋等问题,有较大的侵权嫌疑,后经海口海关联系上述品牌权利人,权利人鉴定上述商品均为侵犯知识产权的假货。
据悉,海口海关连续7年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龙腾行动”,打击进出口侵权货物违法行为。围绕服装鞋帽、洗护用品、皮具箱包、电子电器、办公文具、珠宝手表等消费类侵权高风险领域,该关开展大数据分析和模型化研判推演,不断提升打击精准度和实效性,切实保护公众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
据统计,自《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颁布以来,海口海关共查扣侵权进出境日用消费品逾5万件、涉案货值近380万元。
定安
销毁一批假冒伪劣产品
3月15日,定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各有关职能部门、企业代表、个体工商户代表在定城镇人民中路天安购物广场开展“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宣传活动。
活动现场,通过设立咨询点,宣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并为过往群众解读实体店线下购物无理由退货、消费环节经营者首问和赔偿先付制度、消费投诉公示制度等相关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要制度,切实提高消费者维权意识和经营者诚信守法意识。
“今天来到活动现场,收获很多,了解到怎么辨别假冒伪劣产品,怎么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希望今后能多多举办类似宣传活动。”市民翁女士说。
活动当天,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综合行政执法局、烟草专卖局等单位还联合销毁了一批假冒伪劣产品,涉及卷烟、化肥、食品、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等共计十余个种类、1000余公斤,采用无害化处理的方式集中销毁,确保应销毁尽销毁,防止二次流通和二次污染。
文昌市
开展法律维权主题普法宣传
3月15日上午,文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相关职能部门以及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代表联合开展“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宣传活动。市司法局组织普法志愿者开展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消费者法律维权等主题普法宣传。
活动现场,文昌市司法局工作人员和普法志愿者向来往群众普及民法典中涉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知识,同时结合未成年保护法,向群众宣传讲解文昌市开展“护苗”专项行动的相关内容,号召广大群众关心未成年人,加强对未成年子女的教育和保护,使其远离犯罪、防范侵害,健康安全成长。
据统计,活动现场共接待前来咨询的群众10多人次,发放民法典、《文昌市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律知识读本》《海南省法律援助规定》、海南自由贸易港法等宣传手册及禁毒、防诈宣传折页100余份。
三亚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集中销毁罚没物11万余件
3月15日,三亚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开展罚没物品集中销毁活动,进一步引导和动员全社会树立“质量第一”、食品安全共治共享意识。
据了解,去年以来,三亚市综合执法局大力开展各类专项行动,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此次活动销毁的物品涉及假冒酒类、不合格衣物、化妆品、塑料制品等16个种类共11万余件商品,涉案商品价值34万余元。执法人员将罚没物品统一运送至光大环保能源(三亚)有限公司,通过焚烧等无害化方式进行集中销毁。通过此次活动,旨在警示商家加强自我约束,有效遏制制假售假等违法违规行为,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罚没物品集中销毁行动,既是打假治劣成果的集中展示,又是对违法分子的有力震慑。”该局相关负责人称,下一步将继续发挥综合执法优势,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实施质量强省建设战略,深入重点领域、重点市场开展综合整治,严厉查处市场违法违规行为,提高消费者权益保护水平,不断优化市场环境。
陵水
排查“三无”消防产品
3月15日,陵水黎族自治县消防救援大队联合多部门开展形式多样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宣传活动。
大队宣传人员通过现场搭台宣讲、实物展示等形式开展消防产品科普宣传,并且利用消防宣传车的车载播放系统播放各类消防安全提示音频,吸引路过群众前来咨询和围观。
宣传人员针对近年来频频出现冒牌消防培训和假借培训名义推销伪劣产品的现象,向群众介绍冒牌培训机构为骗取群众信任以鼓动群众消费、假冒消防等部门或合法培训机构,声称免费提供消防培训,实际目的却是兜售低成本的伪劣消防产品,追求高额利润,提醒群众国家任何消防部门从不委托任何机构及个人销售贩卖消防器材。
此外,大队结合辖区实际,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消防产品专项检查,检查组执法人员现场对部分灭火器、应急照明灯、消防水带、水枪等常用消防产品,严格排查销售“三无”消防产品违法行为。
保亭消防
及时取缔下架冒牌消防产品
3月15日,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消防救援大队联合多部门开展消防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加强对消费者的宣传和教育。
当天,保亭消防救援大队联合市场监管局开展主题宣传活动,提高消费者的消防意识,增强对冒牌消防的识别能力,减少冒牌消防产品的使用。同时,加强对生产企业和销售渠道的宣传和教育,让他们认识到冒牌消防产品的危害,自觉维护消防安全;消防企业应该加强行业自律,加强对自身生产销售环节的管理和监督,防止出现冒牌消防产品。保亭消防救援大队给重点单位下发消防安全提示函并随机抽选检查单位,以提高行业单位的自律性和警惕意识。
据了解,保亭消防救援大队近日开展了一系列联合检查,对不合规的产品进行及时处理并对责任单位做出严肃问责和相应的处罚,确保消防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产品,及时予以取缔和下架,严格追究相关企业的责任。(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