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时报全媒体记者 连蒙
“要不是跟着警察叔叔的夜巡车,看到妈妈在夜宵摊前忙到直擦汗的样子,我到现在还不知道她有多难。”9月16日,在海口市公安局琼山分局“司法防护”护苗主题活动现场,“四访五帮”帮扶对象小安(化名)红着眼眶,向海口市公安局琼山分局凤翔派出所副所长袁鹏道出心声。
这声迟来的理解背后,是凤翔派出所创新启动“多格合一、多员合一”联动机制,用一场特殊的“夜巡家访”,融化亲子隔阂、助少年重返正途的温暖护苗故事。
校园冲突露端倪
叛逆背后藏家庭困境
初次见到小安时,袁鹏心里满是疑惑:“瘦高个、白白净净,戴副眼镜,看着斯斯文文,怎么会频频打架?”当时,小安因在校外参与“约架”,虽未动手但被公安机关介入处理。
通过与班主任沟通,袁鹏了解到,小安在初三上学期频繁和同学发生口角,还夜不归宿、逃课逃学,常常在水吧里待上一整天。
“光靠派出所和学校,即使找到问题的根源,也很难完全‘根治’孩子的心病。”袁鹏当即决定启动“多格合一、多员合一”联动机制,联合妇联、街道办等部门组成联合帮扶小组,深入探寻小安叛逆的缘由。
家访中,帮扶小组揭开了小安家庭的困境:小安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为供他读书,每天起早贪黑出摊卖小吃,因生活作息不规律,只能让小安住校。更令人揪心的是,小安初三时,母亲患上疾病,为不影响他学习,母亲对病情绝口不提,依旧早出晚归,母子间的交流越来越少,关系也愈发紧张。
而同学给小安起一句调侃小安母亲的“外号”,成了压垮小安的最后一根稻草——他一时愤怒,与同学在校外“约架”,被老师及时制止。母亲得知后,给对方赔付了医疗费后,不由分说地打了他一顿。
挨打后的小安不愿解释,反而更加叛逆,在水吧结识校外人员,甚至参与打群架,最终被警方列为“四访五帮”帮扶对象。
夜巡见证慈母心
真情融化隔阂坚冰
“你知道妈妈为了供你读书,每天是怎么过的吗?”9月初,帮扶小组第一次与小安谈心时,袁鹏的提问只换来小安的抵触:“我知道有什么用?她根本不关心我,谁家不是把孩子放家里养?只有她狠心让我住校,我开不开心她从来不管。”
谈心陷入僵局,袁鹏没有急着讲大道理,而是向小安发出了一个特殊邀请:“你不是总觉得妈妈神神秘秘的吗?叔叔们每晚都要去巡逻,找个你休息的时间,叔叔带你换个角度,重新认识一下母亲。”
9月13日22时40分,琼山区某路口的夜宵摊热闹非凡,袁鹏将巡逻车悄悄停在小巷旁,小安的目光瞬间被母亲的小吃推车吸引——在满是“夫妻档”“家庭档”的摊位中,母亲独自招呼食客的身影格外单薄。闷热的夜里,她双手戴着手套,不停地在炒粉,时不时往额头上擦汗,舍不得歇上一分钟。
“每天晚上她都这样,你知道她炒一碗粉能挣多少钱?摊位费要交多少吗?又是几点才回到家吗?”袁鹏拍了拍看得入神的小安,轻声道出了母亲“神秘”的真相:“你妈妈很伟大,一直不让我们把她的病情告诉你。她也是第一次当妈妈,只会用自己的方式护着你。我们带你来看这些,就是想让你知道,她让你住校,不是狠心,是怕照顾不好你,也怕她的处境影响你学习。”
听到这里,小安的眼眶瞬间湿润,积压已久的委屈与误解终于决堤,他第一次向袁鹏敞开了心扉,诉说着对母亲的愧疚与自己的迷茫。
多方携手护成长
少年蜕变迎新生
解开小安的心结后,帮扶小组并未停下脚步。考虑到小安仍有重返校园的意愿,袁鹏多次与学校沟通,反复说明小安的转变与诉求,最终为他争取到返校学习的机会;妇联工作人员则定期与小安母亲交流,手把手指导她如何与青春期孩子沟通,教她用“倾听”代替“指责”,慢慢修复亲子关系;街道办也结合实际情况,为小安母亲申请了经济帮扶,缓解其生活压力。
返校后的小安像是变了一个人,不仅按时上课、认真学习,还会在放假时主动去夜宵摊帮母亲打下手,母子俩的笑声渐渐多了起来。“听劝”的小安母亲也不再隐瞒自己的困境和难处,把小安当“小大人”一样对待,感受到“被依靠”的小安无比感动和自豪。
9月16日“司法防护”护苗主题活动现场,小安不仅积极参与互动,还在一对一谈心环节主动讲述自己的转变,鼓励其他同学珍惜校园生活、理解父母不易。
“从叛逆逃学到重返校园,从亲子对立到母子和解,小安的蜕变,是海口琼山公安凤翔派出所‘多格合一、多员合一’联动机制的成效缩影。也让我们参与其中的人员感到很欣慰。”袁鹏介绍,凤翔派出所将继续深化“四访五帮”工作,联合更多职能部门,“因材施教”为辖区未成年人搭建更坚实的成长“防护网”,让更多“小安”在关爱中找到人生方向,向阳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