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法治时报全媒体记者舒耀剑 通讯员华敏)9月18日,文昌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执法人员登上一艘涉嫌非法捕捞的渔船,依法对涉案网具开展现场专业认定。据了解,这份认定报告,将作为海警部门判断案件是否涉刑的重要依据之一,彰显了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高效衔接的新成效。
据了解,以往,海警部门办理非法捕捞案件需委托第三方鉴定机构对渔具进行认定,存在周期长、成本高等问题。为进一步优化海洋执法协作机制,构建行刑衔接海陆共治体,2023年10月,文昌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与海口海事法院、海南省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海口海警局、海口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联合签署了《关于建立破坏海洋生态资源环境案件行刑衔接工作机制的意见》,明确授权行政执法部门出具专业网具认定报告,成为提升海上执法效能的“破局之策”。该机制运行以来,文昌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已协助海警部门完成20宗涉案渔具的认定工作,显著节约了办案时间和经济成本,为依法精准打击非法捕捞行为提供了有力支持。
据悉,“行刑衔接”是“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相衔接”的简称,也被称为“两法衔接”,指的是检察机关会同行政执法机关、公安机关、行政监察机关实行的旨在防止以罚代刑、有罪不究、降格处理现象发生,及时将行政执法中查办的涉嫌犯罪的案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的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