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许光伟 马宏新
“检察院是做什么的?”“如果我被坏人欺负了,该怎么办?”“未成年人犯罪要负刑事责任吗?”……近日,儋州市木棠镇中心学校、木棠中学的学生们带着疑问,怀揣着对法律的敬畏之心,来到儋州市人民检察院木棠检察室,开启了一场法治探索之旅。
这是儋州市人民检察院立足检察职能,深化检校合作,创新普法形式,深植未成年人法治教育根系,用司法力量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一个生动实践。
“沉浸式”普法
得到带队老师充分肯定
当天,儋州市人民检察院木棠检察室邀请两所学校的80余名师生开展“走进检察室·走近检察官”体验式普法活动,近距离感受检察文化、探知检察机关职能担当。
“大家有谁知道检察院与未成年人有什么关系?”在木棠检察室,检察官李弘扬向学生们详细介绍了检察职能、检察室工作职责及办案流程。学生们眼中闪烁着好奇与专注的光芒,跟随着检察官的步伐,依次参观了检察室的各个办公区域,了解检察室的工作日常。
“原来检察院这么酷!我长大也想当检察官,需要做哪些准备?”在检察官讲解过程中,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发表自己的感想。随后,李弘扬结合《守护明天》防范欺凌案例,为学生们带来一堂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的法治教育课。
课堂上,检察官围绕防性侵、防欺凌、反电诈等热点法律问题,通过播放动画短片、讲解真实案例、互动问答等形式,深入浅出地普及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法律知识。学生们听得聚精会神,踊跃发言,现场气氛十分活跃,法治的种子悄然播撒进学生的心田。
为了让学生们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检察官通过沉浸式教学的方式,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中晦涩的法律条文转化为生动的生活场景,让学生们真切感受到法律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守护青春成长的温暖铠甲。
“这堂课,让我懂得了年龄不是随心所欲的保护伞,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法律知识,遇事不能冲动,做一个知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课后,一名同学兴奋地说。
“这种普法活动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希望检察机关能够多多举办这样的法治教育活动,帮助更多孩子在成长的关键时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木棠镇中心学校带队老师表示。
“零距离”识毒
受到学生们一致欢迎
近年来,新型毒品伪装手段不断升级,以“邮票”“跳跳糖”“假可乐”“依托咪酯电子烟”等极具迷惑性的形态悄然流入社会。青少年心理防线较为薄弱,对任何事物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缺乏分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极易受到毒品的侵害。
“因此,将普法宣传与禁毒教育有机结合,向青少年普及毒品知识以及毒品伪装方式,帮助他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毒品的危害,加深对预防毒品的认识尤为重要。”李弘扬告诉记者,禁毒宣传是“走进检察室·走近检察官”体验式普法活动的重要一环。
“没想到,毒品的种类这么多,危害性这么大,我们绝不能沾染毒品!”在检察室的一角,检察干警精心布置的禁毒宣传展板以及摆放整齐的毒品仿真模型,吸引学生们驻足观看,展板呈现吸毒者面容变化的过程让他们不时发出惊叹声。
“当前,依托咪酯电子烟、右美沙芬已经被列管为毒品,大家千万不要碰!”李弘扬在一旁结合具体案例、法律规定,向学生们讲解常见的毒品类型和危害,帮助学生们辨识毒品伪装,远离毒品诱惑。
检察干警还精心设置了禁毒知识问答环节,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巩固学生们刚学到的禁毒法律法规相关知识和防毒拒毒技巧。学生们热情高涨,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收获了宝贵的毒品预防知识。
“邀请学生走进检察机关学习法律知识,让法律可感、可触,让法治教育变得更加活泼生动,受到孩子们的一致欢迎。”儋州市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院将继续依托派驻乡镇检察室,充分发挥检察室设在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加强检校协作,以“请进来”的方式让学生“零距离”感受法治温度,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熏陶,让法治阳光照亮青春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