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英
在服务保障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征程中,全省公安经侦部门紧紧围绕服务保障自贸港建设这一核心主线,以打击经济犯罪为主业,将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风险作为重点,以优化服务营商环境建设为基石,不断提升工作质效,全力筑牢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的坚固防线。
2024年以来,全省公安机关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经济犯罪,破案和追赃挽损同比上升15%,成效显著,有力维护了全省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全力维护和保障自贸港建设。
这份成绩单背后,是经侦民警用智慧与汗水为自贸港建设浇筑的平安基座。
雷霆出击
打击成效不断显现
打击经济犯罪,是公安经侦部门的核心职责。在打击经济犯罪的战场上,全省公安经侦部门始终保持着凌厉的攻势,以实际行动彰显维护经济秩序的决心。
2024年以来,全省公安经侦部门按照“专项攻坚大要案、全力打击多发案、竭力办好民生案、缜密侦办新型案”思路,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经济犯罪。先后组织开展打击串通投标、虚开骗税、非法集资等一系列专项行动,取得显著成效。
在打击串通投标、合同诈骗等扰乱市场秩序类犯罪中,经侦民警们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立案317起,破案303起,有力维护了市场秩序。面对虚开、逃税等涉税类犯罪,经侦民警们与税务部门紧密配合,立案82起,破案52起。
非法集资、传销等涉众型经济犯罪,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经侦部门迅速行动,立案25起,破案21起,及时为群众挽回了部分损失。地下钱庄、洗钱犯罪活动隐蔽性强,危害大,经侦部门严厉打击,立案29起,破案24起。
“猎狐行动”开展以来,公安经侦部门连续10年持续加大对“红通人员”、重点领域和新增潜逃人员的追捕力度,2024年以来共缉捕“猎狐”对象4人,对外逃经济犯罪嫌疑人形成有力震慑。
预警研判
防范化解风险能力不断提升
打击经济犯罪不仅仅是简单地破案,更重要的是通过有效的防范措施,将经济犯罪扼杀在萌芽状态。这就需要公安经侦部门在打击的同时,不断提升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
一方面,全省公安经侦部门积极配合风险化解。与银保监局、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等行政监管部门联合形成长效工作机制,推进案件线索共同研判机制深度融合,实现对可疑交易线索的精确预警及高效打击;加强对经济新态势、行业新领域、地区新产业等情况的宏观分析,为党委政府优化产业、防范风险、完善监督提供决策参考;对新兴业态开展深层次调研,及时发现风险苗头,提出有效的监管建议及措施,充分发挥公安机关在风险防控中的积极作用,实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为自贸港建设创造良好的金融秩序。
另一方面,广泛开展防范宣传。综合运用新媒体发布、现场宣教、面对面走访等线上线下方式,广泛开展防范宣传活动。及时公布典型案例,全面展示防范和打击经济犯罪取得的重大战果,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识假防骗能力,营造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今年5月15日,围绕“与民同心、为您守护”主题,全省各级公安机关会同行政执法、行业监管部门、金融机构等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宣传活动。
除了防范化解风险和广泛宣传,全省公安经侦部门还通过规范执法,进一步优化服务,为自贸港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规范执法
优化服务护航高质量发展
2024年以来,全省公安经侦部门严格规范执法,以案管工作为抓手,推进我省经侦执法监督系统建设,健全经侦案件办理流程规范。
认真落实公安部《公安机关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持续完善警企联系制度,采取与企业结对服务、主动上门服务等方式,提升企业风险防控能力。海口、昌江等地侦破一批破坏、阻碍企业发展的违法犯罪行为,及时挽回企业损失;三亚、澄迈等地围绕当地重点企业和特色产业,采取现场宣讲、发布典型案例等方式,引导企业主动守法遵规、合法健康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树立“主动担当、积极防范”的执法理念,印发规范经侦案件办理的相关方案,着力解决群众在经济案件中“报案难、立案难”等堵点痛点问题。严格涉案财物管理,严格执行异地办案协作,严格禁止逐利执法、选择性执法,不断规范涉企执法行为,推动全方位提升执法质效。持续健全完善警企联系制度,深入推广警企联系工作站等方式,强化沟通联系合作机制,畅通警企沟通渠道,切实为民营企业保驾护航。
从跨国追逃到数据缉凶,从亿元大案到民生小案,我省公安经侦部门正以“智慧警务+民生警务”双轮驱动,在自贸港建设的宏伟蓝图上描绘着经济安全的平安底色。
“每减少一起经济犯罪案件,就能为自贸港建设增添一份安全砝码。”海南省公安厅经侦总队负责人表示,全省公安经侦部门将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主题主线,加快形成和提升新质公安经侦战斗力,依法打击、积极防范经济犯罪活动,全力做好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障人民合法权益、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积极为服务和保障自贸港建设营造安全有序、公平诚信、和谐稳定的经济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