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5年03月12日 星期三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南一中院多个“首次”助力生态环境保护

以司法之力守护
自贸港绿水青山

  ■本报记者 肖瀚

  编者按

  良好生态环境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海南政法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用心用力用情守护好生态环境这一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本报今日起推出“法治护航自贸港生态文明建设”专栏,展现海南政法机关在服务保障自贸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新举措,讲述广大政法干警护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守护绿水青山、碧海蓝天的生动故事。

  办理全国首例由省级行政主管机关提起的涉国家公园生态损害赔偿案件;发出全省首份《耕地司法保护令》《野生动物保护倡议书》;创新“司法+碳汇”替代性生态修复新模式……

  一系列首例、首案、首份,是海南省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立足实际、创新探索实践的生动缩影。近年来,该院坚持打击与保护并举,不断完善机制,延伸服务,持续推动府院协调联动,助推构建生态多元共治新格局,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筑牢司法保护屏障。

  注重保护实效,发出全省首份《耕地司法保护令》

  2024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万宁市人民法院的法庭内座无虚席,正在公开审理的是一起非法占用农用地案。

  据介绍,2012年至2015年间,被告人麦某为占用万宁市万城镇水边村委会附近的农田,将其承包工程中清理出来的建筑垃圾、土方运至该地平整后占为己用近10年。经鉴定,麦某占用的12.5亩基本农田丧失原有功能,土地种植条件遭到严重毁坏。

  开庭前该案备受当地干部群众关注,担任审判长的海南一中院院长郑兰清当庭宣判。除对被告人判处相应刑罚,责令被告人自觉履行耕地保护及生态修复义务外,法院还发出全省首份《耕地司法保护令》。

  万宁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收到法院司法建议书后,该局进一步强化执法与司法的衔接,持续加大对自然资源领域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同时加强日常联动监管执法,从源头预防此类案件发生。

  海南一中院在环境资源案件审判中,注重发挥以案释法的引导、预防和教育效果。去年6月,海南一中院在案发地琼海法院公开审理一起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案件,并发布全省首份野生动物保护倡议书,呼吁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保护野生动物,坚决抵制违法行为。

  该案被告人非法收购、加工出售砗磲制品合计价值近60万元。砗磲制品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制品。审判长详细阐述案件事实、法律依据,并向旁听人员普及了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及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大家自觉加入保护野生动物资源行动。

  “对于环境资源案件,刑惩不是最终目的,我们坚持打击与恢复并重,努力实现惩罚、修复、警示教育效果有机统一。”海南一中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庭长王东史告诉记者,近五年该院共审理环资案件765件(民事27件、刑事406件、行政157件、非诉行政行为执行审查163件、民事公益诉讼9件、行政公益诉讼1件、生态损害赔偿诉讼1件、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案件1件)。

  创新“司法+碳汇”,探索替代性修复新模式

  “生态修复是办理环资类案件的难点,传统修复方式具有周期长、修复效果无法保障的弊端,通过探索碳汇补偿方式,促使赔偿义务人用认购碳汇的方式,替代性修复受损生态环境,这也开启了我省生态环境保护的新途径。”提到办理首例适用碳汇修复的民事公益诉讼案,海南一中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副庭长宋杰仍记忆犹新。

  时间回到两年前,2023年6月,海南一中院公开审理的一宗生态破坏民事公益诉讼案中,琼海某建材公司自愿认购2500余吨“林业碳汇”替代履行生态服务功能损失,并当庭履行。这是我省首例适用购买“林业碳汇”作为替代履行生态损害赔偿责任的民事公益诉讼案件。

  2017年至2019年期间,琼海某建材公司在未申请办理临时使用林地许可手续和砍伐许可手续的情况下,在租用地上砍伐橡胶树、槟榔树等附着物,非法占地32.33亩。

  该案开庭前,法院发现琼海某建材公司已取得临时使用该林地许可,采矿生产处于合法状态,已不能在原地“补植复绿”修复生态环境。

  “我们经过反复研讨,最终决定引入‘林业碳汇’的方式进行生态修复。”宋杰说。

  “我认罪认罚,愿意购买‘林业碳汇’修复生态。”2024年11月,在海南一中院开庭审理的一起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案件现场,被告人符某某当庭表示自愿认购3万元购买“林业碳汇”用于生态修复。

  据统计,2024年以来,海南一中院办理的环资类案件中,共补植树木593棵,修复土地74.56亩,当事人认购碳汇635.22吨,判令生态破坏者承担不能修复原状的生态修复费用367.63万元。

  “现在很方便,打开微信小程序进入海南林业碳超市,就可直接选择修复项目并购买,完成后会生成的碳汇证书作为证据向法庭提交。”面对当事人咨询,法官助理张馨月耐心地介绍如何通过线上购买碳汇。

  两年来,海南一中院持续探索环境资源审判替代性修复模式,完善碳汇与生态修复性司法衔接机制,不断推动“林业碳汇”替代性修复规范化。

  设立巡回法庭,推动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保护工作法治化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位于海南岛中部山区,总面积4269平方公里,是我国分布最集中、类型最多样、保存最完好、连片面积最大的大陆性岛屿型热带雨林。其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高,是全岛的生态制高点,海南岛生态安全屏障,生物多样性指数与亚马孙热带雨林相当,属于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

  五指山市位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核心区,近年来由于部分村民法律意识淡薄,为种植经济作物不惜损毁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当地一村民王某某为了种植的槟榔不受其他植物影响,使用砍刀将9株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桫椤树砍伐,构成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被判处刑罚。

  2024年5月22日,海南省林业局与王某某经磋商一致达成《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协议》。该局向海南一中院法院申请司法确认。该院受理后依据有关规定,认真审查相关内容,最终裁定予以确认,这是我省首例司法确认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协议案件,也是全国首例由省级行政主管机关提起的涉国家公园生态损害赔偿案件。

  如何运用司法力量守护好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对此,海南一中院设立吊罗山、万泉河巡回法庭,制定完善工作规则,推动院庭长带头办案,总结量刑规则,提升审判质效;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吊罗山分局签订共建协议,深入林区开展巡回审判、宣传、调研;发送司法建议书推动行政机关规范执法,加强生态环境源头治理,有力推动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保护工作法治化。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是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标志性工程之首。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以及省高院部署要求,为国家公园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完备、更贴心的司法服务,努力为自贸港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法院力量。”海南一中院有关负责人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批准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等
通过关于修改代表法的决定 习近平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
习近平李强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韩正等在主席台就座
~~~冯飞刘小明出席
海南一中院多个“首次”助力生态环境保护~~~
~~~
巨浪中救起落水母女的“白衣小哥”林佳泰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坚定地说~~~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政能量
   第003版:身边案
   第004版:专题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京闭幕
海南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审议有关决议草案
以司法之力守护 自贸港绿水青山
海南省见义勇为工作交流会在万宁召开
“再遇那天的情况,我还会去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