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近五年该院共审理环资案件765件(民事27件、刑事406件、行政157件、非诉行政行为执行审查163件、民事公益诉讼9件、行政公益诉讼1件、生态损害赔偿诉讼1件、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案件1件)。
创新“司法+碳汇”,探索替代性修复新模式
“生态修复是办理环资类案件的难点,传统修复方式具有周期长、修复效果无法保障的弊端,通过探索碳汇补偿方式,促使赔偿义务人用认购碳汇的方式,替代性修复受损生态环境,这也开启了我省生态环境保护的新途径。”提到办理首例适用碳汇修复的民事公益诉讼案,海南一中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副庭长宋杰仍记忆犹新。
时间回到两年前,2023年6月,海南一中院公开审理的一宗生态破坏民事公益诉讼案中,琼海某建材公司自愿认购2500余吨“林业碳汇”替代履行生态服务功能损失,并当庭履行。这是我省首例适用购买“林业碳汇”作为替代履行生态损害赔偿责任的民事公益诉讼案件。
2017年至2019年期间,琼海某建材公司在未申请办理临时使用林地许可手续和砍伐许可手续的情况下,在租用地上砍伐橡胶树、槟榔树等附着物,非法占地32.33亩。
该案开庭前,法院发现琼海某建材公司已取得临时使用该林地许可,采矿生产处于合法状态,已不能在原地“补植复绿”修复生态环境。
“我们经过反复研讨,最终决定引入‘林业碳汇’的方式进行生态修复。”宋杰说。
“我认罪认罚,愿意购买‘林业碳汇’修复生态。”2024年11月,在海南一中院开庭审理的一起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案件现场,被告人符某某当庭表示自愿认购3万元购买“林业碳汇”用于生态修复。
据统计,2024年以来,海南一中院办理的环资类案件中,共补植树木593棵,修复土地74.56亩,当事人认购碳汇635.22吨,判令生态破坏者承担不能修复原状的生态修复费用367.63万元。
“现在很方便,打开微信小程序进入海南林业碳超市,就可直接选择修复项目并购买,完成后会生成的碳汇证书作为证据向法庭提交。”面对当事人咨询,法官助理张馨月耐心地介绍如何通过线上购买碳汇。
两年来,海南一中院持续探索环境资源审判替代性修复模式,完善碳汇与生态修复性司法衔接机制,不断推动“林业碳汇”替代性修复规范化。
设立巡回法庭,推动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保护工作法治化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位于海南岛中部山区,总面积4269平方公里,是我国分布最集中、类型最多样、保存最完好、连片面积最大的大陆性岛屿型热带雨林。其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高,是全岛的生态制高点,海南岛生态安全屏障,生物多样性指数与亚马孙热带雨林相当,属于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
五指山市位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核心区,近年来由于部分村民法律意识淡薄,为种植经济作物不惜损毁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当地一村民王某某为了种植的槟榔不受其他植物影响,使用砍刀将9株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桫椤树砍伐,构成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被判处刑罚。
2024年5月22日,海南省林业局与王某某经磋商一致达成《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协议》。该局向海南一中院法院申请司法确认。该院受理后依据有关规定,认真审查相关内容,最终裁定予以确认,这是我省首例司法确认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协议案件,也是全国首例由省级行政主管机关提起的涉国家公园生态损害赔偿案件。
如何运用司法力量守护好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对此,海南一中院设立吊罗山、万泉河巡回法庭,制定完善工作规则,推动院庭长带头办案,总结量刑规则,提升审判质效;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吊罗山分局签订共建协议,深入林区开展巡回审判、宣传、调研;发送司法建议书推动行政机关规范执法,加强生态环境源头治理,有力推动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保护工作法治化。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是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标志性工程之首。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以及省高院部署要求,为国家公园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完备、更贴心的司法服务,努力为自贸港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法院力量。”海南一中院有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