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肖瀚
在港口码头,一辆辆货车往来运输集装箱;在机场,一架架客机有序起降;在各大商超,购买商品的市民络绎不绝,热闹非凡……初春的海南处处涌动着澎湃激情,释放出无限的经济活力,这背后离不开法治的保驾护航。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回望过去一年,海南政法系统坚持以“一本三基四梁八柱”战略框架为指引,紧紧围绕全岛封关运作“一号工程”,立足职能职责,全力护航中心大局,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以高质量法治服务和保障自贸港经济高质量发展,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
筑牢营商环境法治根基
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法治提供牢固的基础、持久的动力、公平公正的环境,依法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是必答题。2024年,海南政法系统开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升攻坚专项行动,规范执法司法行为,自贸港法治化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助力海南自贸港成为投资者纷至沓来的热土。
一年来,全省法院审执结案件45.87万件,18项审判质量管理指标同比趋优。省高院制定出台《海南法院进一步提升质效,助力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工作意见》《海南法院2024年度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指引》,发布年度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
全省检察机关办理案件4.1万余件,同比上升3.7%,25件案件获评全国检察机关典型案例、精品案例,29项工作经验在全国检察系统推广交流。起诉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1000余人,立案办理“检察护企”公益诉讼案件103件,发出检察建议86件。
全省公安机关深入开展打击整治工程领域串通投标、非法集资、保险诈骗等系列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治理金融领域非法活动,部署开展“旅游消费护航2024”专项行动,重拳打击整治涉旅违法犯罪。
省司法厅全年审查修改法规规章草案34件,其中自贸港法规13件;全省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到99.96%;举办首届海南自由贸易港法律周;稳步推进海南自贸港法务区建设,法务资源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一项项举措、一个个数据背后,展现的是全省政法系统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信心和决心。海南正加快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更好促进和推动自贸港建设高质量发展。
助力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
政法机关办理的每一起案件,提供的每一项服务,都与法治化营商环境紧密相关。过去一年来的多个“率先”“首次”,将海南自贸港法治营商环境品牌越擦越亮——
作为全国首例旅游业上市公司重整案,三亚中院在审理凯撒同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及其6家子公司破产重整案件中,首次运用预重整程序、首次采用上市公司母子公司协同审理形式办理,该企业经重整重获新生。
协同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促进发展新质生产力,全省检察机关依法从严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违法犯罪活动,构建以分片集中管辖、专班综合履职的知产综合保护格局,重点加强对地理标志、特色农产品等知产的保护、宣传工作,推动强化行政执法监管、行业企业自律、提升品牌意识,增强涉企知产保护质效。
公安机关推动出台扩大外国人免签入境事由等一批便利化政策措施,推出就近办证、网上申报住宿登记等系列便利外籍人士停居留举措,着力构建全国最优的外国人服务工作体系。
2024年7月15日,全国首例临时仲裁案件在我省开庭,标志着海南自由贸易港国际商事仲裁新规正式落地。海南省仲裁协会先后与英国皇家特许仲裁员协会、亚洲多元争议解决研究院、香港国际仲裁中心等国际知名商事纠纷解决机构建立交流合作关系,扩大海南自贸港仲裁国际影响力。海南自贸港国际商事纠纷解决中心和国际商事法庭挂牌成立,打造国际商事纠纷解决“优选地”。
2025年,全省政法机关将继续以高水平法治保障高质量发展,加强智慧政法建设,全面推进自贸港法务区建设,不断提升涉外法治建设和服务水平,积极投身旅游市场秩序整治、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工作,全力助推自贸港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