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推进多元纠纷化解和诉讼服务“一站式”建设卓有成效。2022年1月至2024年12月,共向中国(三亚)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推送案件150多件,调解成功率达70%。参与的“南繁种业知识产权特区”“知识产权‘五合一’综合管理体制改革”案例,入选海南自由贸易港制度集成创新案例。
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不断探索、借鉴。为做好适合自贸港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立法工作,自贸港知识产权法院提出了不少可行的立法建议。
苏志辉表示,结合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实际情况,建议统筹用好一般地方性法规制定权、经济特区法规制定权和自由贸易港法规制定权,根据知识产权保护实际需要“急用先立”开展“小切口”“小快灵”立法:一是在植物新品种授权机制、审批时限、实施保护环节和范围、派生品种制度、执法体制等方面对接国际规则,制定专门的“自由贸易港植物新品种(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完善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法治体系。二是建立未注册驰名商标侵权民事救济体系,保护未注册驰名商标,制定侵害未注册驰名商标损害赔偿相关规则,对故意侵犯未注册驰名商标权的行为适用惩罚性赔偿。三是细化涉平行进口、贴牌加工商标保护规则,对平行进口商品商标使用的认定标准、侵权判定原则、合理必要使用原则、商标平行进口不正当竞争的认定,对涉外贴牌加工是否构成“商标使用”和“市场混淆”的地域性问题进行规定和明确。
不断提升审判质效
强化国际公信力影响力
多措并举提升审判质效是法院全力追求的目标。苏志辉表示,将从三方面织密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网:加强案件审理,精心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典型案例。以培育“海知说案”精品案例为抓手,在审理涉及南繁种业、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新兴产业案件中,深挖精品案例裁判规则,特别注重将依法公正审理个案与树立科技创新司法规则有机结合,以过硬的审判质效提高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国际公信力与影响力,形成有利于保护科技创新的司法环境和工作合力,助力海南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实践地。加强审判管理,提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水平。以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为抓手,常态化开展数据会商,更好地发挥审判管理查漏洞、补短板、强弱项的作用。持续推进案件繁简分流,进一步实现简案快审、繁案精审。探索建立二审案件逐案反馈机制。持续推动阅核工作、法答网、人民法院案例库、司法建议等工作协同发力,促进审判效能的整体提升。着力提升涉外司法能力。加快培养和储备一支政治坚定、顾全大局、精通法律、熟悉技术、具有国际视野的知识产权审判队伍,为涉外法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展望2025年,追逐星辰。苏志辉表示,自贸港知识产权法院将持续强化依法履职,进一步以法治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护航高水平对外开放,敢作善为,持之以恒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筑牢司法保护屏障,为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