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陈林和邢悦联系物业公司上门进行调解。调解不成后,立即与物业经理共同商讨解决方案。
陈林联系物业工程部的工作人员对楼上住户进行细致检查,查明因阳台水管破裂导致渗水,随后与社区“两委”干部陈清一起向楼上住户分析调解与打官司的成本。在权衡利弊后,楼上住户同意承担王阿姨5000元的损失,双方签订调解协议。
“过去一些矛盾纠纷因不掌握情况没有得到及时化解,我们通过发展微网格员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高隆湾社区党支部书记林明智说,“我们充分发动辖区67个小区的物业经理、热心‘候鸟’老人、商户老板等兼职担任微网格员,通过建立联络微信群等方式,提供矛盾隐患信息,及时做好化解工作。”
今年以来,文城镇进一步探索“四级矛盾化解+四级网格”的工作模式,建立四级网格联络制度,组织网格员深入一线,重点摸排矛盾纠纷线索,加大化解工作力度;部门、村(居)合力预防,对苗头性纠纷及时沟通疏导,切实做到“排查走在调解前,调解走在激化前”。
政法力量下沉形成合力
随着城市发展,噪声扰民、物业纠纷、邻里矛盾不断增加,如何及时调解矛盾纠纷?文昌市统筹政法力量和社会力量,形成共同化解矛盾纠纷的合力。
清澜派出所社区民警吴泉江不久前化解了一起纠纷。居民张女士父母最近晚上经常被楼上居民拖曳桌椅和关门的噪声吵醒,双方沟通后争执不下。
吴泉江和同事符强得知后登门,跑上跑下沟通,与物业经理一起做当事双方的工作,以“远亲不如近邻”为切入点细致沟通,楼上住户同意今后注意不再产生噪声。一周后,张女士特意赶到派出所,送锦旗对社区民警表示感谢。
文昌公安局派驻26名辖区民警兼任文城镇54个村(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广泛开展“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实现警力从“下社区”变“驻社区”;文昌法院探索构建汇集村(居)委会、司法所及各类基层调解组织等各方力量的诉源治理体系;文昌检察院组织检察官进社区、进村庄,开展以案释法特色普法宣传活动,增强社区居民的法治意识和依法维权的能力;文昌司法局开展“法律明白人”法治培训,严格执行落实法律顾问制度。
文城镇充分发挥群众自治作用,逸龙湾小区通过创建“逸龙湾小区议事”微信工作群、设立“周一接待日”机制等方式,广泛收集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回应居民关切;组建“星火义警队”“椰香卫士”等群防群治组织,开展治安隐患排查,积极化解基层矛盾纠纷。
文昌市委政法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在文城镇推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进一步整合部门力量,加强信息数据归集共享,持续完善四级联动排查调处社会矛盾纠纷体系,实现群众“进一扇门,调百家忧,解千万事”,真正通过诉源治理把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