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六年来,海口边检总站累计投入70万元实施产业帮扶项目4个,曾为8户帮扶户提供特色产业小额信贷24万元,引进多家农业公司,流转23户农户220余亩土地,种植绿萝、玉米、火龙果等,既创造了就业机会,又增加了群众土地收益。
为调动村民自力更生、增产增收的积极性,海口边检总站还向村民发放水泵、全自动打药机等一系列农业生产物资;制定出台产业发展扶持方案,为138户发放奖扶资金18万元,全村玉米、芒果、香蕉、火龙果产量较六年前增长10%,周某召等8名帮扶对象不仅脱了贫,还成为农产品种植的“大户”。
海口边检总站还委派八所边检站党员民警与72户帮扶户结对帮扶,逐户“量身定制”帮扶措施、计划和规划,因户、因人施策40余条,累计提供帮扶资金28.8万元。
“扶志”又“扶智”
破除“瓶颈”筑牢基础
何洪献告诉记者,刚开始时,许多村民存在文化水平偏低、抱有“等靠要”心理等问题。为了破解这个难题,海口边检总站与村“两委”干部共同努力,共组织村民收看《脱贫致富电视夜校》《乡村振兴电视夜校》240余期,拓宽了村民们的视野,学到了种植养殖技术,也提高了他们勤劳致富的积极性,村民们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80多名村民重点接受了热带果树、瓜菜种植及病虫害防治等实用课程的辅导培训,极大提高了种植技术。此外,海口边检总站还举办特色养殖、面点、糕点技能培训班,培训村民50人,13人拿到初级糕点资格证。
乡村振兴的基础是人居环境的改善。近年来,高园村在一系列帮扶举措下,基础条件和卫生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获评“海南省卫生村”称号。
“刚到高园村的时候,村居环境比较差,连路灯也没有,村民们夜间出行不方便也不安全。”第二任驻村民警甘祝全告诉记者,海口边检总站协调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实现了全村主干道亮化全覆盖,在村口、村道急转弯处、小学、村委会门口安装减速带、指示牌和道路转弯镜,确保村庄道路交通行车安全。
此外,还投入帮扶资金,使全村通上了水泥路;实施饮水工程和提水工程,为72户村民解决水源问题,全村都用上了自来水;完成“改厨、改厕、改圈”128户,添置各类垃圾桶,协调聘请专职保洁人员……
一点一滴的美好变化,村民们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咱们移民管理警察做的都是贴心事,解决的都是村民的烦心事。”高园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陆峰感触颇深地说。
一组数据可以印证:2019年以来,海口边检总站多次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村民解决急难愁盼的问题;主要领导多次深入调研,争取帮扶项目11个、资金98.9万元;投入3.2万元实施危房改造12户,维修房屋38间;协助贫困人口报销医疗费102人次20余万元,开展5次义务健康体检,发放医疗物品6万余元;投入8.1万元为高园小学捐赠电脑、书籍,建设图书室,实现适龄儿童零辍学。
做一件事不难,难的是持之以恒地做好每件事。海口边检总站3位民警“接力”帮扶,六年如一日为高园村乡村振兴事业献智出力,真正做到了驻村更驻“心”,成为村民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