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舒耀剑)记者10月15日从定安县司法局了解到,为加强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督管理和教育帮扶质量,让社区矫正对象把社区矫正期当作学习期、反思期,解除矫正后更好进入社会,今年以来,该局坚持将强化社区矫正对象身份意识、促进行为养成贯穿入矫教育,着重上好入矫“第一课”,严把社矫“第一关”。
据了解,该局以优化线下授课模式,采取“入矫宣告仪式+收监案例”模式,强化“入矫第一课”,筑牢“监管教育底线”。对社区矫正对象开展法治教育和纪律教育,讲解社区矫正法、社区矫正法实施办法、海南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等,辅以真实案例为反面教材,告诫社区矫正对象在矫正期内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端正态度,严格遵守各项规定,以行动接受社区矫正。
该局在入矫教育环节中,将违规违纪社区矫正对象被训诫、警告以及撤缓收监执行等制作成警示教育案例,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学习,让社区矫正对象对自己的身份定位有明确认识。
该局对所有新入矫社区矫正对象开展首次谈话,了解社区矫正对象犯罪动机、事实、后果和认罪悔罪的认识和态度,通过掌握其社会关系、工作状况、家庭情况和性格特点,深度剖析犯罪成因,预判再犯罪风险等。结合谈话结果制定有针对性的矫正方案开展社区矫正。经常性关注社区矫正对象心理状态,组织参加心理辅导培训班,帮助其树立积极阳光向上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