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传敏
近4000亩的清理荒山项目计划3个月完工,受下雨天气影响,竟用了半年时间。在山里忙碌了半年的工人盼望着领工钱回家,然而讨薪难却一度成为他们心中解不开的结。近日,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红毛镇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等多方联合,成功帮助23名外地农民工追回14万元工钱,为他们化解“薪”愁。
事发:农民工被拖欠工钱,着急拿钱回家
“我们活都干完了,凭什么不给我们发钱?”2023年12月17日上午,琼中红毛镇某项目工程公司的办公楼前,聚集着10余名前来讨薪的农民工。农民工们声称,施工项目早已完工,却迟迟未见结算工钱。完工后,公司也不管住宿了,他们着急拿钱回家。
前来讨薪的农民工们情绪激动,为了避免发生意外,该企业的工作人员当即选择报警,寻求警方介入处理此情况。该镇派出所接报后,同时联系了镇综治办、司法所等工作人员一同前往协调此事。
在调解现场,聚集的工人众多,该镇综治办副主任王才精、办事员杜传标见状,分别对农民工进行耐心地安抚。
经过初步沟通,王才精了解到,完工后,该企业与包工头进行工程结算时,发现双方测量的施工面积标准不一,导致工程量的亩数相差几百亩,进而无法结算工钱。包工头收不到工钱,无法给大家按时发放工钱,由此引发矛盾纠纷。
“这些工人都是从云南过来的,拿不到钱,又没地方住,着急着回家,就聚集一起到公司讨要说法。”王才精告诉记者,该企业的清理荒山项目,包工头安排了23名工人进场施工,前期已给大家发了部分工资,拖欠的是后期的工资。
为防止矛盾升级激化,相关部门分别协调企业负责人、包工头及工人代表三方进行调解。
化解:解决方案获三方同意,农民工领到14万工钱
“测量标准可以请第三方介入,或通过诉讼方式解决,但不能拖欠农民工工资。”调解过程中,王才精表示,虽然施工面积存在测量标准的争议,但施工完成的事实已经发生,工人的工钱不应被拖欠。
2023年12月22日,经过一个上午的沟通协调,王才精等人从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出发,提出了可先按照最低结算标准向工人支付工钱,对工钱仍有争议的,可后续通过司法程序寻求解决。此方案得到了三方的同意,企业当即同意先支付14万元工钱。
记者了解到,在与三方进行协调沟通的过程中,红毛镇司法所所长赵勇还为工人们买来了泡面和水,并协调企业延长了工人们的住宿时限,暂时缓解了工人们的食宿问题。
赵勇表示,讨薪本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事情,遇到欠薪时,切勿冲动行事,应及时向相关政府部门寻求帮助,或通过司法途径合法解决问题。
调解结束后,赵勇还提醒农民工保留好相关的证据材料,以备后续走司法程序之需,并告知在以后务工中遇到侵权时,要及时收集相关证据进行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