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英 黄君
“我们还以为要跑很多个窗口,要排队很久,特意请了一天假来办理户口迁移,没想到那么快就能办理落户,这下我就是‘新海南人’了。”近日,在海口市公安局龙华分局办证中心,拿到证件的刘女士开心不已。
这是海南推出“一窗通办”制度以来,高效服务群众落户的一个缩影。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2023年,全省各级公安机关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始终把服务人民放在心上,从人民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问题着手,持续推进便民利企措施走深走实,提档升级服务管理,助力海南一流营商环境建设。
“一窗通办”便民利企
2023年12月26日16时,刘女士和丈夫来到海口市公安局龙华分局办证中心二楼,将准备好的材料交到民警手里。只见民警将刘女士的材料逐页进行审核后,不到15分钟,刘女士及丈夫的户口就迁移到了海南,并拿到了两人新办的身份证件。
“以前办理户籍业务很麻烦,至少得跑四五趟,没想到这次跑一趟就能全部办理,既可以在窗口领证,也可以邮寄到家,这服务很贴心!”这样的办事效率,让刘女士直呼惊喜。
“我们现在将户政业务放在一个窗口,群众办事进一扇门、取一个号、排一次队,就能办理好需要办理的业务。”海口市公安局龙华分局办证中心副主任卢红茹自2010年起在办证中心工作,至今已有13年,见证了这几年海口户政业务政策的变化,对此感触颇多。
她介绍,以前办理落户至少需要取2个号,从民警受理、值班主任审批、打印户口本、盖章、办理身份证,要排好几次队。而自“一窗通办”开展以来,大大缩短了群众的办事时间。
“以前落户业务和办理身份证业务是分开的,办理落户后要办理身份证还需要去另一个窗口,也就是说还需要再排一次队,相当于一位群众的材料要多个民警审,耗时费力不说,群众的办事体验也不佳。”卢红茹说,“‘一窗通办’这一套‘减法’做下来,不仅省时省力,群众的办事体验也直线上升,民警们也能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来服务更多群众。”
海南公安持续推进“一窗通办”制度,政务中心通过整合窗口业务职能,简化流程、优化流转,实现各窗口均可办理各类户政业务及身份证业务,缩短业务办理时长,从而达到“只进一扇门、只取一个号、只跑一个窗”即可办结户政业务的目的。
自我省放开放宽落户限制政策以来,落户海南发展成了不少人的选择。2023年,我省公安机关因地制宜,持续推进“一门通办”“一网通办”“全省通办”“跨省通办”“一窗通办”等多项便民利企措施出台实施,如今群众办理落户业务,“多地跑”“折返跑”已成为历史,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也更有说服力。
“送牌送考”服务到家
人民公安融入群众中间,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主动了解群众需求,主动将贴心服务送到群众手中。
近日,海口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到海南师范大学桂林洋校区,开展“送牌送考”进高校便民利企服务活动,主动上门为广大师生提供摩托车注册登记、驾驶人考试等服务。
当天,民警在该校大学生活动中心门前广场设立摩托车考场、上牌点,并在现场集中讲解摩托车出行交通安全常识、驾考注意事项,以及摩托车上牌所需凭证和办理流程。
在考试现场,民警再次强调摩托车桩考要点,并现场示范绕桩、过桥等驾考技巧。当天,许多考生顺利通过了考试。
今年以来,围绕部分乡镇销售网点分布不均导致居民购车上牌不便的问题,海口公安交警深入走访保险、销售企业,积极推进乡镇电动自行车“带牌销售”购车即上户工作。
目前,海口市辖区22个郊区乡镇已建设143家电动自行车“带牌销售”网点,平均每个乡镇“带牌销售”网点约7家,已实现海口郊区乡镇电动自行车“带牌销售”网点全覆盖,乡镇居民“一公里”生活圈内即可享受到购车上牌“一站式”服务,不仅规范了乡镇电动自行车经销商正规销售行为,也极大便利了居民购车用车需求。
做好“送牌送考”下乡便民利企服务工作,既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
自海南省推动规上企业高质量发展大调研大服务专项行动启动以来,省公安厅迅速行动,部署在全省开展“送牌送考”下乡便民利企服务专项行动,全省各地公安机关坚持人民至上,主动作为,大力推行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注册登记“带牌销售”,持续推进摩托车驾驶人下乡考试发证便民措施。
陵水、五指山、屯昌、文昌、白沙等市县成立以公安局主要领导牵头的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研究“送牌送考”便民利企服务对策。
万宁市公安局召开现场推进会,有效整合派出所优势资源参与专项行动。东方市公安局将交警大队与交巡警大队合署办公,以警务改革推进警力资源融合开展便民利企服务。
三亚、陵水、昌江、屯昌等市县充分整合社会力量,组织辖区摩托车登记服务站、电动自行车销售网点负责人开展“送牌送考”工作。
此外,全省各地还通过流动车管所或考试工作队等形式,积极开展摩托车驾驶人考试下乡上门服务,为群众就近考领摩托车驾驶证提供便利。
截至目前,全省登记上牌服务窗口达289家,电动车带牌销售点共2582个,核发摩托车驾驶证34万余本。群众和企业实实在在感受到公安机关解民忧、办实事的决心和执行力。
窗口前移,服务前置,一系列惠民利企举措让群众获得感越来越足。
政务服务提档升级
为有效解决企业和群众在办事过程中遇到的堵点难点问题,优化营商环境,2023年11月15日,海口警方在全市各公安户政窗口推行增设“未办成事协调服务窗口”、落实“不予通过审批”责任制、增设“总部企业秘书”、拓展派出所就近可办服务事项、开通“候鸟”老人和未成年人办理居住证绿色通道等6项便民利企服务措施。
2023年12月20日,海口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又推出“就近办”“马上办”“暖心办”“助企办”“智能办”“周六不打烊”6项便民利企服务措施,进一步提升出入境服务便利化水平,以更实举措服务保障社会经济发展大局。
突出便民利企导向,不断提升公安政务服务能力,海南公安积极服务自贸港营商环境建设取得新实效。
力推公安政务服务网上办、掌上办,完善“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平台,完成我省一体化自助终端试点工作,上线户政、出入境、交管、监管、法制等公安便民利民服务167项。
推动我省“出生一件事”“扫码亮证”场景应用工作,实现无犯罪记录证明全程网上办理。“海南警民通”微信小程序等平台上线业务事项385项,累计办理业务近41万笔。
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推出48小时办理居民身份证和新生儿入户、户口迁移、户籍类证明“跨省通办”及居民身份证“跨所”通办。积极配合省人才局放宽引进人才落户条件,2023年1月至10月,省外户籍落户我省同比增加84.97%,其中引进人才落户增加112.84%。
优化移民与出入境管理服务,积极争取国家移民管理局支持,推动出台扩大外国人免签事由等5项促进海南自贸港建设的移民出入境政策。
创新推出外国人工作许可、居留许可“一窗通办、同时发证”改革,助力吸引自贸港建设需要的外籍人才。
出台4批次41项公安交管便民利企措施,实现53项公安交管业务互联网办理,制定出台海南省互联网公安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建设应用指标体系等14项制度措施,联合百度地图推出全国首创的“危险货物运输车辆行驶导航”服务措施。
组织全省公安机关主动对接1954所学校,上门为高中、初中、小学生办理居民身份证64.86万张……
一项项务实之举活力奔涌、一件件为民实事暖人心房,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