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麦文耀
从第一眼见到刘夏,她脸上挂着的笑容就没有停下来过。随和爱笑的刘夏,在工作中格外沉着冷静。调解工作虽琐碎繁杂,但她却乐于调解,坚信即使是“疑难杂症”,只要倾注了决心、耐心、信心、细心和贴心,就没有化解不了的纠纷。
近日,这位来自陵水黎族自治县提蒙乡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人民调解员,因工作出色,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
倾心调解 认真严谨细致
在担任提蒙乡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员期间,刘夏经常深入群众家中,入户走访发现问题,从分析研判、制定方案到协商条款,每个环节她都认真负责且严谨细致。
去年国庆,一起涉及10余名外省务工人员的薪资纠纷案件,让刘夏至今记忆深刻。面对棘手的纠纷,她冷静耐心地为农民工群众答疑解惑,认真听取工人代表的诉求,在听说有工人在田地里工作被蚊虫叮咬时,还自掏腰包给工人买药。她的细心和关心,让原本态度强硬的工人慢慢缓和了下来。
在得知工人集中解除合同后,用工老板人手不足,田地里的西瓜可能会错过最佳的采摘时机而造成损失时,她还动员调解员帮助用工老板急聘当地有意向、有经验的务工群众,解决了用工老板的后顾之忧。
最终,历经11个小时的调解,刘夏成功化解了这起纠纷。当工人们都收到了用工老板微信支付的劳动报酬时,工人代表紧紧握着她的手连声道谢。
注重普法宣传
调解纠纷近400件
虽是外乡人,但刘夏却扎根陵水,把自己所学的法学知识都倾注在司法行政基层岗位上。
2014年,陵水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正式组建,也正是这一年,刘夏开始接触基层人民调解工作。近10年来,她的工作始终没有离开过人民调解,先后参与和指导矛盾纠纷案件调解约400件,当地的群众都认可这位来自外乡的调解员。
多年来的调解工作经历,使刘夏深深认识到调解是把情、理、法巧妙地融为一体,通过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利益解决矛盾纠纷的一门艺术。她认为,任何事物都应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我特别注重普法宣传的扎实性,除了组织各种普法讲座以外,还把法律知识贯穿于人民调解工作之中。”
不仅如此,刘夏曾参与初拟《陵水专职人民调解员工作规范》,参与编撰《陵水司法局人民调解案例汇编》,并多次作为培训讲师为全县的调解员、网格员开展人民调解理论与实践的专题讲座。2018年,刘夏将人民调解员为主题的故事写成了演讲稿,被省委宣传部选中,她也作为宣讲团成员把陵水调解员的故事在全省进行宣讲。
“小刘热爱人民调解工作,同时,她也热衷讲好人民调解的故事,当好人民调解的‘宣传员’。”陵水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文亮这样评价刘夏。
“想要做好基层调解工作,心中必须装着一句话,那就是‘群众无小事’。”刘夏说。化解群众的土地边界纠纷、损害赔偿纠纷,在刘夏眼里,群众的每一个烦心事就是她的重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