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星 舒耀剑
在定安县新竹镇新竹村委会新竹圩附近,有一口面积大约14亩的鱼塘。鱼塘里除了养着鱼,边上还放养着成群结队的鸭子。
这个养殖场主人阿亮(化名),曾是一位吸毒人员。如今,他已经成功摆脱毒瘾,与家人、朋友一起学习种植养殖技术。目前,养殖场有2200只鸭、1000多只鸡,鱼塘里还投放了一批鱼苗。此外,阿亮还种植槟榔。阿亮不仅经营好家里的产业,还帮助戒毒人员就业。
从萎靡不振到努力奋斗创业,阿亮吃了不少苦。“不怕吃苦,就怕走弯路。在创业中,我寻找到自信自强。”近日,阿亮向法治时报记者讲述他染毒、吸毒、戒毒的经历,深有感慨地说。
年少懵懂因染毒吃尽苦头
阿亮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因为父母比较有想法,家里早早就承包了鱼塘,开始了种植养殖产业,家庭条件在当时来说还算不错。但因年少贪玩,阿亮初中毕业后就走入社会,结识了不少社会上的朋友。
“20岁左右的年纪,不知道父母辛苦,就知道伸手要钱。”阿亮回忆说,因结识的朋友大都是不务正业的,整天就想着去哪里玩,阿亮也受到影响,整日不着家,钱花光了就向父母伸手。
因为年少的懵懂和交往的一些“朋友”,彻底改变了阿亮的生活。
阿亮说,记得有一天,朋友找到了他,说教他玩一个“新奇特别的游戏”。好奇的阿亮并不知道,这个游戏竟会如此“上瘾”。
“因为年轻,禁不住诱惑,没想到这么害人。”阿亮告诉记者,跟着那群所谓的“朋友”,他体验了很多新奇“游戏”(吸毒)。不久,阿亮便败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负债不少。
阿亮说,当时,家人、亲戚和朋友的好言相劝根本无济于事,大家失望透顶,无力再管他,有的亲戚朋友甚至见他就躲。
2017年6月,已经历经两次强制隔离戒毒的阿亮再一次进行强制戒毒。那时的阿亮已经36岁,年轻时候的懵懂和好奇已荡然无存,留给他的只有悔恨的泪。
得知儿子又被执行强制隔离戒毒之后,阿亮的父母在探望时仍耐心规劝他迷途知返。阿亮心里受到极大的触动,想到自己的一时冲动和执迷不悟给家人带来了莫大的伤害,他下定决心要改过自新,重新做人。
“在戒毒所民警的谆谆教诲下,我想到了一辈子辛苦劳作的父母,想到这么多年他们没有放弃我,我心里下定决心,这次一定要戒掉,并且不会再沾。”阿亮说。
潜心学技术创业
6月25日,在阿亮家的鱼塘边,记者看到身材瘦小的阿亮扛着一袋饲料撒在鱼塘边的空地上,豆大的汗珠从他额头上滑下来。 (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