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家庭暴力式教育是不可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此次参与调查的1561名未成年人和2977名成年人中,有41.08%的成年人、54.39%的未成年人认为殴打属于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的行为。而在辱骂、威胁恐吓行为方面,分别有28.38%和22.04%的成年人、36.84%和21.2%的未成年人认为此种行为属于家庭暴力。
从统计结果看,针对导致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的原因,分别有50.8%、49.58%、52.21%的未成年人认为是“‘不打不成器’的传统观念”“施暴者童年遭受暴力的经历”“生活、工作遇到困难,婚姻质量不尽人意”的原因所致。而在成年人的问卷中,他们则较多选择了“施暴者童年遭受暴力的经历”“生活、工作遇到困难,婚姻质量不尽人意”“离异家庭”原因导致对孩子实施家庭暴力。
在调查中,不少受访者表示,打骂孩子仅仅是一种教育方式,不能算是家庭暴力。另外,还有部分人认为只有殴打等方式对孩子进行侵害才是暴力行为,他们不认为言语辱骂、长期不理睬孩子、强迫干家务活等体力劳动等也属于暴力之列。
在调查采访中,也有不少家长明确表示自己不会通过暴力教育孩子。受访者对家庭暴力的危害也有一定程度的认知。
对此,多名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士表示,长期笼罩在父母争吵和打骂的阴影中,会让孩子抑郁、自卑、叛逆,在行为上会有攻击性,导致和周围人的关系较差。同时,他们还可能难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甚至容易埋下犯罪的种子,带来更多的不良影响。
(本报记者王巍)